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村里要开会,把顺儿请过去了,说的是今年种地的事,顺儿突然想起了,村里的大仓库里放了很多的化肥,可是村里人都相信这些东西。
这才开会,顺儿就提出来了。
“那是国家给的,领导们能坑你们啊?我去城里的时候,可听人家说了,用了化肥,侍候好了庄稼,产量可以提高一倍呢!
你们想想,粮食产量提高了,村里的干部有功劳吧!
咱们交完了公家的粮食,去除各家分到的粮食,还能剩很多,那时候,咱们酒厂可就有粮食了。”
这话的确打动人心,许昌不管别人,当时就同意了,记得上头还给下过文件,上面说了,一亩地放多少化肥,还有什么时间下化肥,回头得找找去。
带着村里人富裕了,那可是大功劳啊!
之后,顺儿在会上提出,这次除了按照上级的指示种的粮食之外,其他的土地最好都中种高粱,再弄几亩地的香瓜和西瓜,这个可以到城里卖钱。
开春时候种出来的蔬菜,除了送礼的,还卖了一百多块钱呢!
这些钱都给种菜的人家分了,一家分了十五块钱,谁能想到那么少的蔬菜,能收到这么多的钱呢!
顺儿还说了,秋天收完了庄稼就弄大棚,他们要继续种菜到城里卖,许昌一拍桌子,“这事就这么定了。
顺儿,你明天带几个人去集市上买鸡崽子啥的,谁想发家,赶紧到顺儿那报名,我再跟镇子上畜牧站的人说说,让他们教教咱们怎么养,怎么防病。”
消息一传出来,顺儿家里都块成菜市场了,顺儿见这么多人来,也不让他们闲着,他打算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做鞋子,正好人多可以帮忙。
顺儿跟他们说了很多,除了防止病害,还得注意卫生,不能弄的村里臭气熏天,鸡鸭鹅满村子乱窜,尤其不能祸害庄稼,谁坏了规矩,扣谁的工分。
做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第一步,要先“打夹子”
。
在一块平板上,先铺上一层纸,将平时积攒的破布条、破布块(也称“旧铺扯儿”
),铺满整张纸;上面刷上一层浆糊,上面再铺一层破布。
如此反复几遍,大概有五六层的时候,拿到太阳底下去晒。
晒干了,就可以做鞋底的坯子了。
顺儿事先按照穿鞋人的脚的尺寸,描绘出“鞋样子”
。
将晒干的布夹子按照“鞋样子”
剪成鞋底的形状,用白布条沿上边儿,用浆糊把五六层的鞋底夹子粘在一起,再把粘好的鞋底用一块完整的好布包在上面,这样,就可以用针纳了。
纳鞋底有几件工具是不能少的:针线就不必说了,起码还要有顶针、锥子、小钳子,有的还会用鞋夹板。
因为鞋底厚,用针不容易扎透,可以先用锥子扎个眼,针就轻易地穿过了;顶针的作用最大,因为人的皮肤禁不住钢针,戴上类顶针,钢针不会直接顶在人的手上。
顶针的作用是往里顶,小钳子的作用则是往外拉。
这边顶进去,那边拉出来,这一针才算完成了。
看一个女人手巧不巧,要看她纳的鞋底好不好。
而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是要看针脚是不是够密,行距是不是匀称,还要看线勒进去的够不够深。
勒进去的深,才说明用的力气大,纳出的鞋底才会结实。
可是顺儿却是从来不纳鞋底的,就连平平都是这样,因为她们两个要绣花,做刺绣不但手要巧,手的皮肤也要光洁,刺绣艺术的精细就是靠女子的纤纤素手演绎。
比如绣金鱼的尾巴,要用一根头发丝般细的丝线的六十四分之一。
这样细的丝线,平常人用肉眼都几乎难以看清楚。
而苏绣就是将这样细的丝线,一针一针地缀在薄如蝉翼的轻纱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