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111章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春江花月夜》让各大世界的人都眼前一亮,心中叹服。
苏轼眼中闪过惊艳之色,若有所思。
李白曾写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他自己也曾写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都是思考宇宙真理的佳作。
张若虚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也一点不差,而且极其唯美。
苏轼惋惜地说道:“光凭这一句超脱寰宇的诗,便可传唱千年。
我家中的唐诗选本怎么都没有收录他的诗呢,真是可惜。
"
苏辙也叹服不已,好奇地问:“兄长之前说他不配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现在态度怎么大变了?”
苏轼摸摸鼻子:"我哪知道还有这么一颗沧海遗珠啊!书商害我!"
唐太宗李世民视线都黏在上面,回过神来,立马叫人抄录。
长孙皇后有些诧异:"还是第一次见陛下这么积极地让人抄诗。
这么喜欢这首诗吗?"唐太宗李世民叹服:"从没见过如此没有齐梁奢靡遗风的宫体诗,实在是有些喜欢。
"
对古人来说,识字很奢侈,诗歌更是贵族的艺术。
南朝时,简文帝萧纲当太子的时候,雅好赋诗。
他经常跟东宫的臣子唱和,所以时人称之为宫体诗。
简单来说,就是记录宫廷贵族的快乐生活。
宫体诗往往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被称为靡靡之音。
陈后主,隋炀帝,包括唐太宗写得最多的都是这种诗。
在这之后,诗歌这种爱好由上而下,走出皇宫,走向民间。
于是士大夫阶级扛起了诗歌发展的大旗。
杜审言等人奠定格律,初唐四杰拓宽诗歌题材的发展……诗歌才空前繁荣起来。
宫体诗这种流派于是渐渐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对唐太宗这个中年人来说,《春江花月夜》是他能最能接受的舒适区体裁,不会让他感觉太超前,看起来很舒服。
而且它还有着深沉的人生感慨和迥绝的宇宙意识。
他的审美一下子被戳爆了!
他甚至有些看不下去自己之前写的宫体诗了。
如果张若虚生在他的时代,他甚至愿意好好请教一番。
长孙皇后心下好奇:"那孤篇压全唐这个称号,
他当得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果断地说:"朕说他当得了,就当得了。
"
长孙皇后失笑:“二哥,你不是也很喜欢李杜的诗篇嘛?怎么有了新人就忘了旧人?”
唐太宗李世民含笑说道:"别促狭了。
朕都喜欢,硬要挑一个最喜欢的,还得是这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