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变革”
一词,源自战国乱世,真正意义的变革,并非商君助秦,而是李悝当年辅佐魏文侯登上霸主之位,他的竭尽地力、公平交易法开启了战国初代霸业的篇章。
随后吴起入楚,申不害施法于韩,邹忌革新齐国,直至商君振兴秦国,奠定了法家百家之首的地位。
春秋百家争鸣,最终被包容万象的法家夺得万民敬仰的荣耀。
而变革,成为了众人既爱又恨的词汇。
当年魏文侯重用李悝,成就显赫,魏国二十年间无人敢于挑战,李悝为巩固胜果,集各国刑典,着成《法经》,成为第一部为变革而设立的法令。
申不害在韩执政十余载,虽结局不尽如人意,但那段时间确令朝政稳定,民众安乐,韩国国力日益强盛,这点无可辩驳。
变革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而得益最多的往往是百姓。
然而,所有推行变革的大臣,结局大多凄凉。
李悝寿终正寝,看似善终,然而并非因变革成功,而是他遇到了明君庇护。
所以,他安然离世,变革却未能成功。
其后的几位,命运更甚于李悝。
吴起被乱箭射杀,试图以生命守护变革,却仅拉下了七十多户贵族,未能保全他所追求的改革。
申不害的结局更为悲惨,这位提倡帝王者道之士,死因不明,身后还被指为祸国之臣,改革成果也未留存。
邹忌能支撑到最后,并非因其才智过人,只因他的举措并非真正的变革,顶多算是改良。
而最凄惨的无疑是商君,但他也是唯一一个死后,使变革得以延续的人......
尽管他对于强盛的秦国仅两代便覆灭也负有部分责任,但他确实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传奇传说。
而当刘禅决心实施变革之法的那一刻起,他已预见自己将面临何等挑战,如今的局面与昔日战国时期的乱世竟有几分相似。
若无法通过变革自强,那么终结他们命运的,不再是某个个体,而是这片广袤天地的法则。
但此刻变革,他们所要对抗的敌人,比吴起、申不害、商鞅当年面对的势力更为强大。
时光流转,敌人也在壮大,历经四百载甚至更久的繁衍,世家豪门已成为世间最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力量超越了他们的私人军队和田产,还包括他们的学识。
他们是世间学者,是朝堂之臣,是国家的左右手,是民众的喉舌。
他们的话语,在百姓心中近乎真理。
这份力量早已超越了当年,因此刘禅提出的十二项国策即便小心翼翼,依然引发了剧烈的反弹,一度使他陷入困境,几乎撼动了大汉的国运。
这就是他们的威力!
然而,所有反扑也将在此画上句号。
当吴家长子吴奎,蒋琬之子蒋斌,及寿良等人现身时,刘禅明白,丞相诸葛亮并未弃他不顾。
这些人物刘禅早有耳闻,皆是丞相府多年培养的贤才,只因年少,加之经历尚浅。
故离开汉中书院后,他们前往各地磨砺。
如今他们在此出现,刘禅知道,这是诸葛亮提前调动了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