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姜松欣慰点头,“除了习箭,武经七书也不能落下。
愚兄不精此道,会尽快为你请位良师入府教授你七经。”
对了,还有武经七书的经义和策问。
姜二爷顿觉一瓢冷水浇在头上,浑身难受。
他偷偷看过,七经摞起来也有好厚一沓子,怎么可能都塞到脑袋里去。
待二弟走后,姜松与老管家商量,“厚叔也派人四处打听着,看城中是否有合适之人。”
老管家直言道,“通武经七书的人比通四书五经的难找,便是找着了,人家愿不愿教二爷是一方面,束脩怕也低不了。
以二爷的性子,怕您花大价钱请了良师来,他也未必能听进去。”
姜松也头疼,“依您老之见,该如何是好?”
老管家乐呵呵地道,“您不妨问问姜裘,他应有些法子。”
------------
第104章冤家路窄
俗言道:穷文富武。
贫苦人家的儿郎学文,可头悬梁锥刺股,可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可用细沙柳枝练字……总之,只要食能果腹,有毅力有恒心再有些读书的天赋,能一步步走到京城入考场,出人头地可期。
但若要习武,就得吃得饱吃得好才有力气拉开弓、举起千斤鼎;得花银子购买武器——诸如弓箭等还属于耗材,须得经常添置;还得花大价钱请武师,好的武师难寻,所以习武的束脩往往是传文夫子的数倍乃至数十倍;除了武师,通韬略能教授武经七书的师傅更是难寻、难请,价钱自然也更高。
若非肉酥作坊和逢春医馆为府里添了进项,单靠原有的两家铺子一个田庄,供养府内的吃穿用度已是艰难,哪能养得起两位武师。
通韬略能教七经的师傅,只比武师更贵。
再贵,为了二弟的前途也得请。
是以姜裘到了后,姜松和颜悦色地拜托他,“只要人有本事有耐心,其他都不是问题。”
“老奴虽为边城军中小吏,少时也曾满怀抱负,通读武经七书。”
姜裘毛遂自荐,“虽说康安城卧虎藏龙,定有比老奴精通此道之士,但无人比老奴更知晓二爷的脾。
若您不弃,老奴想舔着脸,讨下这份差事。”
姜松先是一愣,但凭着他这半年对姜裘的了解,知道若无十足的把握,他定不会说这样的话,姜松越想越觉得合适——有本事又不花银子的授经师傅,真是再好不过了。
姜松连忙起身拱手,真诚道谢,“若裘叔肯教,姜松求之不得。
二弟的学问,就拜托您了。”
姜裘再拜,郑重道,“二爷对吾等有活命之恩,老奴所作所为,难报万中之一。”
姜松扶起姜裘,真心感慨道,“能得裘叔鼎力相助,乃是二弟修来的福分。”
姜裘含笑不语。
若真算起来,能遇到姜二爷,更是少爷的福分。
若没有姜二爷,澄空救活少爷后,任姜裘再有本事,也难在康安城内给少爷安排一个如此体面又与任家毫无关联的身份,护少爷学会文武艺,报血海深仇。
更为难得的是,姜二爷接少爷回府后,真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少爷能这么快从将军夫人惨死的噩梦中解脱出来,姜二爷和六姑娘功不可没。
姜裘对姜二爷真心感激,所以不管姜二爷有多少毛病,姜裘都认了,真心想帮他。
听闻姜裘要教二爷读书,府里人都好奇得紧。
姜裘教姜二爷武经七书,不像寻常的教书先生那般,先让学生死记硬背下经书内容,再慢慢讲解。
他将书房布置成听书茶楼的模样,自己桌上放着抚尺、纸扇,对面桌上放着茶水点心,供二爷品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