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到最后感言部分了,似乎也不需要什么文笔可言,就随便瞎聊聊吧。
谢谢你愿意往下看我的碎碎念。
写小说这件事是我蓄谋已久,却也是临时起意。
想去做这件事,闷头就去做了,所以第一本小说碰了一鼻子灰。
在第一本的时候,哪怕多一条评论也能让我欣喜一整天,我珍惜着自己的每一位读者,就算日更一两万还是一身的牛劲。
虽然整本书凉到不能再凉,但是我很庆幸还有几位读者陪我一路走下来,给了我积极的反馈,让我确信,我真的很喜欢很喜欢写小说这件事。
所以,我写了第二本。
幸运的是,比起第一本,现在的这本有过一小段时间的高光时刻,读者们铺天盖地的“喜欢”
落脚在我小说的每一个角落。
我每一天都乐此不疲的去给读者评论点赞,一点一点的收集着大家的“喜欢”
,并一次一次的为读者“读懂”
我笔下的角色而动容。
那些长篇的评论我会一遍一遍的去读,甚至于在过去很久后会再翻回去,再为读者言论的赤忱而感动一遍又一遍。
我会在圈子里将每一个读者创作的画保存进自己的相册,而这些都成为了我跟家人朋友炫耀的资本,是我坚持写小说的精神动力。
当然,收获“喜欢”
的同时也会遇到不喜欢,一些偏激和执拗的言论也会为我带来负面情绪。
我本身是个很玻璃心的人,所以数不清多少次的因为这些评论而陷进自我怀疑的漩涡里。
尤其是在阅读量骤降,评论越来越少,数据越来越差的时候,我总是会问自己,“我真的适合写小说吗”
?
我一向故作无所谓的自嘲,自己给自己的小说定义,说就是一本套路、狗血、无厘头、没有任何深度的小说。
但是在收获“狗血”
、“套路”
这些评论标签时,我还是会陷入焦虑,焦虑我写的东西原来真的只是狗血套路这件事。
负面情绪的评论大概有一半都是源自于余浅这个角色,初期的时候我大篇幅的去描写了余浅和陶萱这一对,被骂的后面几百张都不敢再让他们的名字出现。
我看到很多人问,“为什么她不反抗”
,“为什么她不能逃走靠自己”
,“说到底她不就是放不下养父母能给她提供的生活”
,“她明明知道陶萱是一个花心的人,却还想让人家为她改变”
,“她自己过的不幸,她就以为别人都像她一样不幸吗”
,“她到底在清高什么”
,“只会在陶萱面前窝里横,在别人面前就这么懦弱”
。
我想替余浅辩解,可是我却发现自己无力辩驳,我试图用余浅接受的是“道德绑架式教育”
这件事来解释,但却只是无用功。
甚至于这些言论影响着我,让我觉得是我表达的不够好,还是这个角色本身真的就是败笔?
可是一直到故事已经走向终章,我兴起去看余浅那段篇幅的评论,我看到了一个读者将余浅比作困顿在木桩前的小象,即便小象长大了,也无法摆脱那个木桩。
我突然想明白了。
可能是我表达不够明确,也可能是我角色塑造的不够成功,所以大家看不懂余浅的孤立无援,又或者看到了但是只是觉得她矫情不自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