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额头相抵,顾翌安微哑着嗓音问他。
俞锐眼里都是笑意,应得也很快:“那必须好,顾教授神医在世,药到病除。”
顾翌安笑着,摸着他的脸,手指往后,捻着俞锐的耳垂。
他以前就喜欢捏俞锐后颈,更喜欢捏俞锐的耳垂,亲昵的时候尤其喜欢,指腹间很软的一块肉,就这么揉捏着,很容易上瘾。
这都是顾翌安私下里独有的小动作,俞锐也喜欢,读书那会儿都被顾翌安给捏习惯了。
不过,距离这么近,连呼吸都是交替错乱的,俞锐闭了闭眼,心想再这么捏下去,那就得出事儿了。
他张了张嘴,嗓音轻颤:“翌哥”
“嗯?”
顾翌安停下动作,身子往后撤,看着他,看他明亮清澈的眸底,还有眸光里映照出的自己的影子。
俞锐暗自叹口气,转移话题问:“晚饭想去哪儿吃?还是去岁月间吗?”
顾翌安想了想,说:“去超市吧,买点菜,我们回家吃。”
——
城市里人潮涌动的地方有很多,但热闹却各有不同。
医院里每天熙熙攘攘,人声鼎沸,耳边充斥的都是哭声喊声,以及抬眸可见的病痛哀愁,这里面的热闹总是带着紧绷,带着沉重,即便是习以为常的医生护士,身处其中也很难真正放松下来。
超市却不一样。
同样是吵吵闹闹,人也多得不行,推车的,挎篮的,全挤在一起,连称重付钱都得排长队。
但这份热闹带着独有的烟火气,尤其忙碌一天的筋骨松散下来,跟着人潮往前走,周围就算再吵闹,人也是惬意的。
俞锐站在购物架前挑选食材,顾翌安就推着购物车站在他旁边。
四周来往最多的就是大爷大妈,还有带小孩儿的父母,相比之下,他俩皆是一身板正的衬衣西裤,看起来实在有些格格不入。
随手拿起两袋青菜放进购物车,俞锐问了句:“放哥是不是又去找你了?”
“他跟你说了?”
顾翌安习惯性拿起来看眼包装袋上的日期,“他说肿瘤组这边,刘岑出国进修了,脊柱组和功能组也去了两个,现在科里人手不够,想问我什么时候调过去。”
俞锐“嗯”
了声,说:“我们科一直都比较缺人,前几年好几个老教授接连办退休,老师也没办法再接手术,年轻的这波刚毕业,倒是也有几个好苗子可以培养,不过目前来看,科里现在能顶事儿的太少,青黄不接的,他比较着急。”
路过生鲜区,俞锐又往购物车里丢进两盒切好的肉丁,然后继续往前走。
他俩一个在前面扔,一个在后面看,感觉日期不太对,或者不太健康的凉性食物,顾翌安默不作声又给他放回去。
俞锐说的那些,顾翌安自然也很清楚。
培养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难度自然是比培养一名其他外科医生要高得多的。
外科之巅的称号可不是瞎传,医学生毕业就得科室轮转,规培结束还有专培,没个七八年都不敢随便让他们主刀手术。
在这个科室,要天赋,也要时间。
像俞锐和顾翌安这样有天赋的,那是极少数,大部分医学生都得靠时间堆砌经验,只有年复一年不停地磨砺,才能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神外医生。
转头回来,俞锐又补了一句:“不过科里工作太忙了,你休息一阵子也挺好的。”
“这个倒无所谓,”
顾翌安说,“以前也习惯了,在美国那边也一样,工作不比国内轻松,一周工作时长一百多个小时也是常事。”
有人从身后推车过来,顾翌安侧过身,还拉了俞锐一把。
等人过去,顾翌安继续说:“以前我刚去霍顿的时候,凌晨三点起床,四点就得到医院,赶到病区把还在睡觉的病人叫醒查房,查完房开早会,六点开始工作,到晚上十点才能下班。”
哪怕是天才,背后付出的辛苦也一样,甚至往往只会多不会少。
国内工作强度高那是没办法,顶尖的医疗资源都比较集中,尤其是神外手术,普通人只认知名的专家教授跟排名靠前的那几家医院。
但放到国外,俞锐多少还是有些惊讶:“这种工作强度,美国那边的医生也能接受?”
“时间长了当然不能接受,人也不是机器,这么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谁都受不了,后来就有很多医生联名罢工,慢慢情况就好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