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各种数据铁证如山,足见用马兜铃酸毒性来指控折耳根有毒,根本就是偷换概念。
证明了折耳根无毒后,文章又说,类似的无中生有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几十年前由味精引发的“中餐馆综合徵”,其源头根本是一场恶作剧。
首个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味精有害论的“华裔医生郭浩民”根本不存在。
事实上是两个美国年轻医生打赌,能否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样的严肃刊物上,发表明显胡扯的文章。
他们杜撰了“华裔医生郭浩民”,也杜撰了味精的害处,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偏见。
尽管没有任何医学数据证明味精有害健康,尽管两个美国人的恶作剧几十年前就被揭穿,但人们坚守偏见,不愿相信真相,更不愿意相信自己错了。
“在这个新时代,各位还要在错误的路上走多久?”
第257章一路势如破竹
傅亚瑟的文章,如风暴中桅杆上突然闪耀的圣艾尔摩之火,照亮了昏暗的天空,让惶然不安的水手顿时吃下了定心丸。
有了理论支撑,各种反对歧视,呼吁给中餐馆正名的声浪日益高涨。
人们发现,正如他所言,几十年前对味精的恐惧真的只是源于一个玩笑。
味精也绝对不是传说中的人工化合物,而是用大豆丶玉米等纯粮食,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制成的。
味精的主要鲜味剂就是谷氨酸钠,而这种成分广泛存在于还带丶豌豆丶葡萄以及英国人爱吃的番茄里。
可从来没人怀疑过这些天然食材是否有害。
又有医学人士指出,多年前就有试验证明谷氨酸对肝脏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疗效,在医学上利用广泛。
终于,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正视错误。
《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篇专栏文章,出自与秦椒结过怨的知名食评家詹金斯之手。
“几十年前,中国菜被无中生有的味精流言‘谋杀’过一次。
现在又遭到了另一则流言的迫害。
我不是中国菜爱好者,但任何一个有理智和良知的人,都不应当坐视这种可耻的事发生。
餐桌上有没完没了的菜,总胜过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
”
舆论转向的同时,秦椒在电视赛场上也一路势如破竹。
首个优胜者的“特权”不仅在于能决定同场淘汰赛的食材,相当于替自己筛选对手,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由申报下一场参赛的菜品。
尽管除了初赛之外,接下来的场次的比赛都会限制主题,能够自主决定食材却是极大的优势,可以扬长避短,最大可能呈现自己的特色。
就像艾瑞克说的:“第一个路口是绿灯,接下来就都会是绿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