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第四十八章
黑太阳——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
莫斯科郊外的冻土在量子加热场作用下蒸腾着白雾,gti第二总部的地下掩体如同沉睡的机械泰坦。
地下掩体深达五百米,其建筑基座仍保留着斯大林时期的地堡结构,混凝土墙面上的弹孔被改造成量子光纤接口,滋滋作响地吞吐着各大战区的神经脉冲数据。
孔策沃森林深处的白桦树全部被替换成信号塔伪装,枝干上凝结的不是晨露,而是低温超导液滴。
在这个寂静的凌晨三点,地下情报大厅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三百组全息投影在虚空之中交织,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观的战争星图。
东线战场上,燃烧的坦克集群如同一团火焰,在黑暗中肆虐;而在北非的沙暴中,飞舞的无人机群则像是一群黑色的蜂群,迅速而灵活地穿梭。
这些场景都被精确地投影在星图上,数据如洪流般汇聚,展示着战争的实时动态。
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让人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
然而,在这繁忙的景象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镇定。
贝尔格林中将,这位gti情报处处长,正站在星图前,她的目光专注而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信息。
尽管时间已经很晚了,但她并没有丝毫的睡意,反而似乎很享受这种忙碌的情报工作。
她的办公室里,灯光柔和而明亮,照亮了他面前的巨大屏幕。
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数据和情报,而她则快速地浏览并分析着这些信息。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发出清脆的敲击声,与星图上的战争场景相互呼应。
咖啡杯在全息控制台上微微震颤,杯中液体泛起同心圆状的涟漪——这是北非前线ztz24d主战坦克量子炮齐射产生的震动波,经由地中海底的光纤传感网络实时传递至此。
她的视网膜投影中,代表gti先头部队的绿色光点正在撒哈拉沙漠闪烁,旁边标注着不断跳动的生命体征数据:心率187bpm,同步率102.3%。
";东线战场需要更多算力!
";保加利亚籍的数据工程师砸着神经直连接口,他后颈的量子芯片因过载冒出青烟。
贝尔格林将咖啡一饮而尽,液体中的纳米兴奋剂让她的瞳孔瞬间收缩成竖瞳。
当她将手掌按在控制台生物识别区时,整面弧形玻璃幕墙亮起血红光芒——这是自上次莫斯科保卫战后,莫斯科指挥中心首次启动";日蚀";级战略预警。
地下七层的量子计算机阵列发出垂死般的嗡鸣,冷却液管道在零下二十度的机房里结满冰霜。
技术军士瓦西里吐出最后一口伏特加酒气,用喷灯炙烤着过载的拓扑量子位模块。
玻璃幕墙外,二十台超导计算机的散热孔喷出诡异紫烟,在防辐射铅板上蚀刻出谢尔克斯残部的加密图腾。
";北非数据链重构进度79%……";瓦西里对着耳麦咳嗽,喉间的血腥味让他想起年轻时,在塔尔图斯战场碎裂的肺叶。
对他来说,这只是日常的一天,家里的炉子上煨着的平底锅散发着木碳的烟气和他最喜欢的食物的美味香气——烤土豆、煮豆、炖牛肉——希望妻子可以不用排队就能买到鲜肉。
鉴于他的家庭存在的不变的规律,不需要亲自回家就知道家里面在发生什么。
他的妻子会在厨房做早餐,他的女儿会帮她摆桌子,他的儿子(昨天他收到了那张带着黑边的入伍通知书,带着沙俄帝国传统的羊皮纸列出来了那些被征召入伍的人的名字,概述了征集过程的细节,并强调了对任何未报道者的惩罚——雅库特03号劳改营直通车票一张,单程。
)会带着工具在地窖车间。
然后,就像他们每天晚上所做的那样,他们做完家务后,一家人就会一起坐在餐桌旁吃饭——一般他不执勤的时候会陪着他们。
明天他们会再次这样做,他们的生活模式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只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通信报告代号:233.8639。”
当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尽职尽责地将数字233.8639输入他面前的沉思器。
“代号:242.7468。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