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六十九何能万世开太平(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接下来便是又一个大头……皇权和相权。

国王同丞相府的权力划分是缠绕整个华夏历史的梦魇,随着皇帝和宰相能力的相互变迁,皇权和相权交替执掌朝政,而每次更换都是腥风血雨。

在尼国,我决定依照历史教训削弱王权,加强文官系统的权力,防止历史上最常见的“暴君”

问题出现。

至于王权的传承……有我这个“通神”

的一世大王在,说不定能形成类似“万世一系”

的理念呢……只要后代“作”

的不厉害,王权的传承完全可以形成极其严格的制度,一如明朝那样——

明朝的皇权虽然被太祖和成祖“人为”

加强,但由于国家太大、人民太多、事务比历史上其他朝代都繁杂,因而形成了同样庞大的文官集团势力,使明帝同“连杀士大夫权力都没有的宋朝‘官家’(连帝都不称)”

一样,成了皇帝实权最小的朝代(注意是实权,而不是名义上的权力)。

皇帝这个位子一旦不是秦皇汉武那种“香饽饽”

,惦记的人便也少了——当文官也能传承权力延续家族,风险也不比皇室大,为何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争这个位子?即便对于皇室来说,当皇帝跟当宗室也相差不大,因此,除了燕王朱棣被逼迫起兵、安化王朱寘鐇因刘瑾乱政起兵以外,终明一朝,只有汉王朱高煦和宁王朱宸濠是因为个人野心起兵夺位的,比除宋朝外的任何一朝皇权更迭、藩王叛乱都少。

而宗法制的传承,在明代也达到了近乎极致——皇权的更替基本上有了准绳。

宗法制,是儒家提倡的历代国君传位“金典”

,确保了每一任国君的名正言顺,而该制度的实施除了需要天下人形成共同理念——即皇位一定是他们家的,且必须这么传,否则便是乱臣贼子——也需要削弱皇权,使其失去“香饽饽”

的诱惑力,避免野心家铤而走险。

明代自太祖逝世后,共历经建文帝、成祖(永乐)、仁宗(洪熙)、宣宗(宣德)、英宗(正统、天顺)、代宗(景泰)、宪宗(成化)、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思宗(崇祯)15帝,除建文帝、成祖朱棣和景泰帝朱祁钰外,其余12帝均是完全按照宗法制严格传承的长子(本书中夭折的、去世的都不算顺位)。

建文帝乃皇长孙,而成祖靠靖难强行上位、代宗上位则为瓦剌人兵临城下时的权宜之计(且英宗刚刚葬送明军主力,实在不敢让他的幼子按顺序即位,恐军心崩溃),均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处理。

宗法制的顺位传承使明朝几乎很少有高层倾轧导致的全国性灾难,确保了每一代的最高权力(名义上的)顺利延续。

而相反的,某种意义上,明朝所有的灾难都是源自宗法制被破坏:

太祖朱元璋自太子朱标死后,竟立长孙为皇太孙继承人(他此时还有不少儿子),埋下了靖难之祸的伏笔。

而成祖虽是老四,但在老大老二老三均在太祖之前逝世的情况下,反而成为了宗法制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后世说成祖“奉天靖难”

是受到建文帝和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削藩逼迫,但其中,是否有成祖本人认定“即位的本该是老子”

的心理作祟呢?不得而知。

英宗朱祁镇“北狩”

以后,出于权宜之计,其弟朱祁钰成为新帝,依靠年长君主应对亡国危机,太子朱见深未按顺序即位。

虽然效果不错,靠着于谦等一干人才的谋划渡过了危机,但也埋下了“白龙鱼服”

和“夺门之变”

的祸根,最终“南宫为正主”

,景泰帝大概率死于英宗之手。

嘉靖朝,宗法制终于显露出些许问题——仅仅是些许而已。

对于动辄一大堆儿子的古代人来说,皇室子嗣(男丁)断绝几乎不可想象,但偏偏发生在武宗朝——孝宗朱祐樘由于一生仅一位妻子、一位儿子,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模范好皇帝”

,但这位“好儿子”

武宗朱厚照却并没有生出儿子……

问题麻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
新书推荐

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美好生活从六零年代开始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师妹疯癫一笑,对方生死难料万界时空穿越者枭门邪妻韶光艳万界基因武林店小二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凌天至尊大话之神当反派绑定了女主系统九龙吞珠我和大圣是兄弟快穿之路人不炮灰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明婚暗恋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太古神王龙符魏武侯漫兽竞技场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赤骨天梯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