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35章(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虽然他确实也是个好色的人,但是不能这么摆在明面上,人还是要个脸面的不是再说了,江南那种繁华之地,还少的了烟花柳色吗?听说有些出了名的“扬州瘦马”

什么的......

张缪氏对张思晨的小算盘一无所知,只是满心欣喜于自己终于摆脱了那八个绝色的小妾,摆脱了自家可恶的婆婆,能有机会在旅途之中接近张思晨。

因此她一路上抛却官家小姐的各种矜持,很是勾引了自家相公张思晨了一番。

一路上张思晨没有带什么绝色的通房丫头,也没有耽误时间去什么烟花柳巷,忍不住且身边又只有自家夫人,自然多是与夫人张缪氏同房。

张缪氏一路上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她心中不住地吐槽:她以前与夫君亲近的次数这么少,怎么能怪她怀不上孩子呢?若是到了江南之后也能有段时间日日如此,她怎么可能怀不上孩子!

其余谢正卿看重的人才如费子坤、朗宏康、江云龙、宋轩玉等人,自然也都是擢升了正五品或者从四品的官职到大晏朝各个省份赴任去了。

蔡思瑾则是在家中经由娘子收拾了行李,由蔡狗三、蔡柳氏、蔡长生伺候着将行李放上车,带着周墨江夫妇、黄文邦黄师爷,一行七人赶着三辆马车出发了。

他决定先去边西省蔡家村一趟招募些乡勇,然后再去山北省,反正两个地方离得挺近的,不耽误他上任。

到了边西省蔡家村之后,蔡思瑾便向族长提出了自己想要招募一些乡勇跟着自己到山北省上任的事情,蔡氏族长自然是一口答应了。

现在蔡家村能过得这么好,完全离不开蔡思瑾这么个探花郎的名气、离不开他爹开的蔡氏族学。

现在蔡氏族学在整个边西省都是数一数二的好书院,甚至有些边西省城的人都不再往山北应天书院考,而是想要来考他们蔡氏族学呢!

而且蔡思瑾这个探花郎年纪轻轻就当了正五品的知府,还是被外放在应天府那种好地方,若是自家子侄有些能力,跟着他肯定能飞黄腾达、鸡犬升天,这有什么不乐意的?

于是蔡氏族长一呼吁,呼啦啦来了七八十号人,将蔡思瑾看得头昏眼花。

他只能直接说道:“我此番去山北应天府赴任,虽说是做知府,但是危险重重,可能会见血的,我想要招募的乡勇必须要功夫好,最好是见过血的。

而且我不能保证大家能平安从应天府回来。

若是有顾虑,现在可以退出。

当然若是愿意为了保护我蔡思瑾真的豁出命去,我对该位壮士家长的抚恤金也绝不会少!”

蔡思瑾这番话说出来之后,呼啦啦少了一多半的人。

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来占便宜的,以为跟着蔡思瑾是去好吃好喝呢。

如今听到蔡思瑾说竟然会有性命之忧,还不是赶紧跑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谁真的愿意干那些要命的勾当啊!

蔡思瑾看着剩下的十七个人,按照前世的记忆,很容易就留下了其中的四个人,只是剩下的十三个人怎么办呢?蔡思瑾问了问他们的名字和出身,然后留下了一个打猎出身的,一个以前因为服徭役到军队里做过苦役活的。

之后,蔡思瑾说道:“剩下的人可以一对一挑战一下我挑选出来的六个人,只要打赢他们六人其中一人,即可留下。”

经过一番比试之后,有两个人胜出,这样,蔡思瑾一共就招募了这八个乡勇,让他们有一天的时间可以与家人告别,还给他们都下了一笔不小的安家费,就带着他们一同出发了。

只是这一次,马车队变成了六辆马车。

经过了十天的路途之后,蔡思瑾他们一行几人就到了山北省境内。

蔡思瑾沿途并不表明身份,而是伪装成准备进货的商户一路打探有关应天府、有关许家的各种消息。

因为他并未带着家眷,马车也看起来毫不起眼,所以倒是并未惹得他人侧目。

蔡思瑾在山北省慢悠悠地晃了一个月之后才到了应天府衙门去上任,一上任就受到了应天府各个属官的热情招待,同时受到了整个山北省官场的款待,蔡思瑾即便不善于此道也咬牙硬撑着应付了下来。

只是蔡思瑾到任之后才发现,山北省的现任布政使乃是曾经当过京兆尹的卫绪宁,也算是他的老熟人了。

第87章初至应天

蔡思瑾一共带来了十四个人,初一赴任自然是立即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否则若是整个应天府衙门里都没有自己人,他如何能办好事?

大晏朝的地方府衙一般都采取“前衙后院”

的方式,比如蔡思瑾作为应天府的知府(也可成为知州),前面就是他主政的应天府衙门,后院就是他的住宅,基本上是连成一体的。

而大晏朝虽然禁止官员在自己的原籍任职,避免其与乡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话之神凌天至尊韶光艳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神圣罗马帝国龙符枭门邪妻九龙吞珠武林店小二西游记:四川话版重生之都市邪仙七十年代小娇媳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事业脑咸鱼在八零特种岁月赤骨天梯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好男人他有金手指[快穿]懒妻教育得当,三胞胎有事就喊爹万界时空穿越者太古神王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总裁大人超给力抢救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