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大唐的朝堂之上,一片肃穆庄严,空气似乎都凝结成了厚重的铅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那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凝重和压抑氛围,就好像有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阴霾,悄无声息地笼罩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头。
高高在上的李治,正端坐在那张象征着无上权力与威严的龙椅之中。
他的面容看上去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此刻其内心深处正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一般,翻腾起无数复杂且纠结的思绪。
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表面上稳如泰山,但实际上对于大唐目前的局势心知肚明——尽管从外表来看,大唐帝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之景,然而在这繁华表象之下,却是暗潮涌动,危机四伏。
尤其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那些门阀势力,犹如错综复杂的巨大树根,深深地扎根于大唐的土地之中,彼此交织缠绕,盘根错节。
它们不仅掌控着大量的财富和资源,更是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了极为严重的掣肘。
就在这一天的早朝上,李治用锐利的目光缓缓扫视了一圈殿下站立的群臣。
众人皆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纷纷低头屏息,不敢与之对视。
稍作停顿后,李治终于打破沉默,缓声说道:“众爱卿啊,朕近些日子以来反复思量,深感若要让我大唐能够长治久安,永远保持繁荣昌盛之势,必须广泛招揽天下贤能之士,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唯有如此,方能为我大唐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说完这番话,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有意无意地停留在了几位年轻官员的身上。
这些官员大都是出身贫寒之门,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作为依靠。
但他们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学识,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初露锋芒。
也正因如此,近来李治对他们颇为关注,并多次予以提拔重用,希望借此能够打破门阀贵族长期垄断官场的局面。
话刚从口中说出,朝堂之上瞬间就像炸开了锅一般,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只见长孙无忌面色凝重地皱起眉头,他稍稍上前迈进一步,然后恭恭敬敬地拱着手,向皇帝进言道:“启奏陛下,选拔人才一事诚然至关重要,然而祖宗留下来的法规制度万万不可轻易废除啊!
从古至今,委任官员时向来都是需要仔细考量其出身门第的,只有这样做才能切实保障朝堂的稳固和良好的秩序呀。”
听到这番话,李治的心里不禁涌起一丝不快,但他深知自己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在众大臣面前失态,于是脸上依然维持着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缓缓开口回应道:“长孙太尉,朕从来没有想过要将祖宗成法弃之不顾,只不过当下所处的时代已然有所变化。
在那些贫寒家庭之中,同样存在着众多才华横溢之士,如果仅仅因为他们的出身问题就把这些人统统拒之于朝堂之外,这无疑会成为我们大唐王朝的巨大损失呐。”
就在此时,朝堂上一位一贯支持门阀势力的老臣也赶忙随声附和起来:“陛下圣明,微臣以为,那些来自寒门的人士出身卑微低贱,内心想法往往繁杂多样,恐怕很难对朝廷保持绝对的忠心耿耿,所以恳请陛下一定要深思熟虑啊。”
就在李治尚未来得及开口反驳之际,只见朝堂之上有一人快步而出。
此人年纪轻轻,面庞刚毅,眉宇间透露出一股浩然正气,正是不久之前刚刚承蒙李治擢升的寒门士子——张柬之。
张柬之先是恭恭敬敬地朝着龙椅方向深施一礼,然后直起身来,声如洪钟般朗声说道:“陛下圣明啊!
微臣以为,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并不能够决定其是否具备忠心耿耿和经天纬地之才。
想我等寒门子弟,自小就饱尝生活艰辛,但却始终怀着一颗矢志不渝、刻苦攻读的心,只为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
而今幸蒙陛下慧眼识珠,委以重任,微臣定当倾尽所有,哪怕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再看那班所谓的门阀士族,他们倚仗着祖上的荫庇,长期垄断官场要职,相互勾结,拉帮结派,营私舞弊,如此行径,才是对我大唐朝廷的真正威胁所在呀!”
张柬之这番义正辞严的话语犹如一道惊雷,在原本庄严肃穆的朝堂上轰然炸响。
刹那间,整个朝堂陷入一片哗然,支持门阀的士族官员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气急败坏地指着张柬之破口大骂起来。
然而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同样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是胸怀正义之士的官员,则在暗地里频频颔首,表示对张柬之所言的赞同之意。
李治高坐于龙椅之上,将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尽收眼底。
看到有人能够站出来仗义执言,坚定地支持自己的观点,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感。
此刻的他深深明白,原来自己对于打破门阀垄断、选拔贤能之士的理念并非是孤军奋战,还是有着许多志同道合之人愿意与之并肩前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