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们在上文书说道了“清水教”
这么一个教派,然而这个“清水教”
在大清的历史上却从未出现过。
这让我们大家就像丈二和尚,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那么,大清朝的教派和会道门都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在大清朝建国后出现的会道门和教派:
第一个要数“天地会”
。
他们也称“三点会”
“三合会”
“洪门”
等。
天地会于乾隆二十六年由福建漳浦县的洪二和尚开创,专门以“反清复明”
为口号,与大清王朝作对。
洪二和尚真实姓名叫郑开,是福建漳浦县云霄高塘村人,乳名洪,家中排行第二。
他中年出家为僧,法名提喜,又名涂喜,所以被称为“洪二和尚”
或“万和尚”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他取“人生以天地为本”
之义,在云霄高溪观音亭创立了天地会。
其次便是“白莲教”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组织如神秘的旋涡,起起落落,深刻影响着不同时代的社会格局,它就是白莲教。
其源头可追溯到东晋时期。
那时,净土宗始祖慧远在江西庐山,以非凡的号召力邀集十八高贤齐聚东林寺。
他们结社念佛,一心向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为了营造纯净的修行氛围,他们特意凿池种上白莲花,这个充满诗意与虔诚的结社被命名为白莲社,成为白莲教发展的最初萌芽。
时光流转至南宋绍兴年间,吴郡昆山的茅子元对佛教进行大胆革新,创立了白莲宗。
白莲宗以皈依净土为根本宗旨,打破了传统佛教的诸多限制,允许信徒在家修行,甚至可以拥有妻室。
这一举措迅速吸引了众多民众,白莲宗发展势头迅猛,很快形成了僧、俗两个传法系统。
然而,这样的变革触动了某些传统势力的神经,茅子元最终被流放,白莲宗也开始了被官方不断取缔的艰难历程。
但即便如此,它依然在民间顽强地传播着,犹如一颗深埋在泥土里的种子,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
元朝,是一个宗教政策相对宽松的时代,这为白莲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时间,白莲忏堂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信徒遍布各地。
然而,白莲宗的组织十分松散,内部逐渐出现了分化。
上层信众凭借自身资源与官府合作,享受着相对安稳的生活;而下层信众则在社会的压迫下,渐渐走上了隐秘化、反政府的道路。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白莲宗悄然演变为白莲教,从一个单纯的宗教团体,逐渐染上了复杂的政治色彩。
元末,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深渊,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白莲教凭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极具号召力的教义,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
在红巾军的领导下,白莲教信徒纷纷揭竿而起,发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抗争如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成为反元的重要力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