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乾隆二十年三月二十一日的清晨,京城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薄雾之中,阳光努力地穿透那厚厚的云层,将斑驳的光影零零散散地洒落在张廷玉的府邸。
这座府邸此刻一片素白,就好像冬日的霜雪严严实实地覆盖着,透着一股子肃穆与哀伤。
灵堂里,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那跳动的光影在墙壁上晃来晃去,仿佛也在为这位逝去的名臣默默哀伤。
祭品整整齐齐地罗列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而那沉重的灵柩则静静地停放其中,四周弥漫着的哀伤如同潮水一般,让每一个踏入灵堂的人,心头都不由自主地沉重起来。
前来吊唁的亲友、同僚如同流水一般络绎不绝,每个人的神色都无比凝重,眼中满满的都是悲痛。
一位年轻的官员身着素服,定定地看着灵柩,眼眶渐渐地泛红,轻声说道:“张公一生磊落,为朝廷鞠躬尽瘁,实乃我辈楷模啊。”
旁边的老臣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慨:“是啊,张公辅佐三代帝王,历经风雨,功高至伟,如今溘然长逝,实乃朝廷之殇,更是我等的巨大损失啊。”
众人皆默默颔首,深深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此时,皇宫之中的乾隆帝独自坐在御书房内,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张廷玉一生的功绩,心中不免十分惆怅。
他想起张廷玉在朝堂上那兢兢业业的身影,无论是处理那纷繁复杂让人头疼的政务,还是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出谋划策,都殚精竭虑,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
为了先帝,张廷玉更是义无反顾地与那些反对先帝的人针锋相对,坚定地维护着朝廷的稳定和先帝的权威。
乾隆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张廷玉的一生,那可确实是为大清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眉头紧皱着,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下旨赐予祭葬之礼,并辍朝一日,以此来表达对张廷玉的敬重与哀悼。
出殡的日子,天气依旧有些阴沉,灵柩在众人的注视下被缓缓抬起,庄重地置于灵车之上。
灵车前面,仪仗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铭旌、幡幢随风飘动,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张廷玉送行。
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了好几里地,其中既有张廷玉的亲友,他们身着素白的孝服,面容悲戚;也有朝中的官员,神色庄重,默默地跟随在灵车后面缓缓前行。
沿途的百姓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望,眼中满是敬意和惋惜。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灵车,眼中满是敬佩:“张公一生清正廉洁,为百姓谋福祉,实在是难得的好官啊,如今他这一走,可真是咱百姓的一大损失呀。”
众人纷纷点头,对这位老臣的话深表赞同。
抵达墓地后,气氛更加庄严肃穆,灵柩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入土。
乾隆又亲自下旨,将张廷玉配享太庙。
这一殊荣,不单单是对张廷玉一生功绩的肯定,更是对其忠诚与奉献的最高褒奖。
太庙之中,张廷玉的牌位被恭恭敬敬地供奉其中,周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祭品和香烛。
前来祭祀的官员们纷纷行礼,以此来表达对这位一代名臣的敬仰之情。
乾隆帝看着牌位,心中感慨万千:“张廷玉一生忠诚,为国家殚精竭虑,实乃朕之股肱,朕定当厚葬,让后世铭记他的功绩。”
张廷玉的丧事完毕之后,朝廷对准噶尔战事的筹备愈发紧张起来。
策楞、达尔党阿、扎拉丰阿等将领日夜操练兵马,校场上马蹄声阵阵,尘土飞扬,士兵们的喊杀声震天响,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他们心里清楚得很,此次出征那可是责任重大,容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同时,筹集粮草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地的粮草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仓库中粮草堆积得跟小山似的。
负责后勤的官员们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仔仔细细地清点、登记着每一批粮草。
而朝中的大臣们也各自忙碌着,为战事出谋划策的大有人在,他们在朝堂上激烈地讨论着作战方案,认真地分析着准噶尔的地形、兵力分布等情况;筹措银两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与各地的富商、钱庄不停地交涉,想尽了办法筹集军费;打探前方消息的也有,他们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探子,悄悄地深入准噶尔地区,想方设法获取最新的情报;筹备粮草的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们奔波于各地的粮仓之间,确保粮草的充足和质量;调集人马的也没闲着,他们从各地的军队中精心挑选精锐士兵,组成一支强大的远征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