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王启皱着眉头,满脸困惑。
刘墉笑道:“王兄,读《尚书》需结合诸家注疏,且要明了当时之历史背景,方能领悟其中深意。
我这儿有一些自己整理的笔记,你可拿去参考。”
说罢,便从案几上取出一叠厚厚的笔记递与王启,那笔记上字迹工整,密密麻麻写满了刘墉的研读心得。
闲暇时,刘墉亦会与同僚们品茶论诗。
“刘侍讲,近日新作一诗,还望兄台雅正。”
一位翰林递上诗稿,神色略带期待。
刘墉接过,细细品读,“此诗意境颇高,然这几句韵律似可再斟酌。”
说罢,便与众人探讨起来,众人各抒己见,或论辞藻,或议意境,或商韵律,气氛热烈而融洽。
刘墉在侍讲之位,不仅专注于学问,亦关注着朝堂大事与民生疾苦。
他时常听闻各地奏报,或有水灾旱灾,或有贪腐之事,心中忧虑。
一日,刘墉对赵轩叹道:“赵兄,如今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
诸多事务,皆关乎大清国运,你我身为臣子,当尽心力啊。”
赵轩点头道:“刘兄所言极是,只愿陛下能洞悉一切,朝堂之上多些忠君爱国之士。”
而此时,边疆准噶尔之事,亦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
傅恒统筹全局,调兵遣将,筹备粮草物资。
刘墉虽在京城,亦心系前线,他常与傅恒书信往来,提供一些自己对局势的见解与建议。
傅恒在信中写道:“刘侍讲,你之谋略,于此次征伐大有裨益。
如今大军已集,不日将出征,唯愿一战功成。”
刘墉回信道:“傅中堂,大军出征,当以稳字为先,相机而动,不可冒进。
且要留意敌军之诈降与偷袭,后方补给线亦要确保万无一失。”
随着时间推移,出征之日渐近。
京城百姓皆翘首以盼,盼大军凯旋。
刘墉在翰林院中,望着远方天空,心中默默祈祷,愿大清之师旗开得胜,保边疆安宁,护百姓太平。
在这紧张的筹备期间,刘墉在翰林院也没闲着。
他除了日常的侍讲事务,还被乾隆帝指派参与编纂一部关于历代边疆治理的典籍。
刘墉与其他几位翰林日夜忙碌,查阅资料,整理文献。
一日,编纂过程中,一位翰林抱怨道:“这资料浩如烟海,且多有残缺,何时方能编纂完成啊?”
刘墉安慰道:“兄台莫急,此典籍关乎边疆治理大业,需慎之又慎。
虽艰难,却也是我等为朝廷效力的良机,当耐心为之。”
他们从古籍中寻找历代应对边疆游牧民族的策略,分析其中的得失,为乾隆帝的决策提供更多的历史参考。
刘墉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常常能在众人争论不休时提出独到的见解,使得编纂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或论及汉时对匈奴之策,或谈及唐时与突厥之战,刘墉皆能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令众人信服。
与此同时,京城的物价因大军筹备物资而略有波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