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叹了口气,别说你觉得累,我都觉得心累,我心想。
“有什么可累的,我知道你想补,就你那数学成绩,熬到高三,估计得废。”
新月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不就是心疼那点钱吗,又不是你的钱,老妈都说了,不用操心钱,管他那么多呢,先把成绩提上去,不管有不有用,至少努力了,不然你也不想将来后悔,不是吗?”
“有道理,不想想了,就这样吧。”
这种事想多了累得慌,既然老妈都这样说了,那就上吧。
补课的张老师第二天就打电话来问我决定好了没有,我就说要补的,让老师把我的课先排着,我上课的时候就顺便把钱带上。
老师都已经安排好了:“星期五的晚上,再看周末什么时候再上一节课,怎么样?”
我思考了会:“老师,是这样的,周五晚上什么时候开始上课,我家那边的公交车八点是最后一趟。”
“这样啊,那也来得及,一下课就过来嘛,差不多六点钟,开始上课,两个小时,正好八点结束,要是都到得早,就早点开始,早点结束嘛。”
“那周末的课?”
“我想一下,周六都排满了,你加进来会跟不上进度的,正好也有两三位同学跟你一样才报的名,还有你们学校的,就安排你们一起到周天吧,星期天上午吧,你们中有个同学学传媒的,他下午还要上传媒课。”
正合我意,星期五上完课,周天上午来上课,下午传媒课,周六还能在家待一天,完美,于是同意了老师的方案。
我想,那么巧,有个同学也学传媒,和我一样也是周日下午上课,我觉得她大概率就是我们学校的,是我们这个传媒班的。
就这样我踏上了补课的征程,周五下午一放学就得往补课得地方走,五点半放学,走过去都得二十分钟,根本没时间吃饭。
第一节课是周五的晚上,这个时候妈妈已经没在药店上班了,她不习惯药店同事每天尔虞我诈的相处方式,便辞职了,家里就又只有老爸在上班了,十几年了,依旧还在那个厂里,依旧还是三千的工资,依旧还得自己每年去邮政银行交社保,家里这个情况不禁让我的心又沉了几分。
老妈说她准备在家那边找工作,在这边太远了,一来呢,是不喜欢这个药店的人,二来呢太远了,这个药店还计划让我上到晚上九十点,那个时候都没车回家了,他们说让我在附近租个房子,就那点工资租了房就落不下什么钱了,还是家里方便。
虽然不用在这边上班了,但妈妈还是来了,来给我交学费,晚上上课加上我也就三个人,上课的内容和那天的试听课差不多,一样的发打印的题目,讲解上面的题。
正好八点的时候,老妈发了个短信,问我下课了吗?正好课也讲完了,我就回复了,没想到老妈说她就在小区门口。
我很惊讶,这是没回去,一直等着在呀。
听完老师强调的内容,我便赶紧收拾好东西跑下楼,果然看见老妈站在楼下:“怎么没回去呢?”
“想着接你一起回家,我回去了,再过来多费时,反正就两个小时,就直接等你下课就好了。”
我们边说着边赶紧往公交站赶,这个时间点,最后一班车已经发车,到这边最近的公交站就十来分钟,整慢了,就怕错过了。
“我自己又不是不能回去,我平常放假不都是自己回去的吗?”
“现在是晚上,怕你不安全撒。”
“那你吃饭没,在外面等着这么长时间可以搞点饭吃的。”
我深知老妈的性子,她指定是没吃。
“没有,你不是也没吃吗,五点半学校一下课就过来了,你爸把饭弄到在,回家一起吃。”
老妈都这么说了,我就没做声了,不过肚子是真的饿,回家吃上饭得九点了吧,老妈这样陪着我,我挺过意不去的。
我也知道我拗不过她,我哪管得住她的想法呀。
我们坐的公交到站下车后离家还有大约两公里多的路程,老爸骑着摩托车来接的我们。
我坐在两人中间,随着摩托车的前进,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夏季草的清香,我感受着农村夜的寂静,不禁觉得这一刻很美好,如果不长大就好了。
太饿了,吃饭是更香的,我不是第一次饿肚子了,每一次太饿的时候去吃饭,吃饭的速度都快了起来,即使是以前不是特别爱吃的菜,也变得巨香。
我想,以后每个周五都得吃这么晚的饭了,那么每个周五都能体会幸福的感觉,补个课能收获这么多,还蛮值得的。
周六过得很快,以后周日就得起早床了,上课时间是九点半,八点就得出发了,我不喜欢迟到,不是因为这是花了钱的,只是觉得迟到是件不礼貌的事,不仅仅是上课,和小伙伴的约定也是如此。
我是第一个到教室的,第一次星期六的课果然遇到了熟人,一个是理科班的也是我们传媒班的小伙伴,王舒婷;另一个就是我们班的同学,袁晓梦,她会出来补课,我是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她贪玩,根本不想学,她曾经和其他两个同学上课斗地主,被数学老师收了扑克牌,把老师气得够呛,一个不怎么发脾气的女老师,发了好大的火。
她也是美术生,在文科班的美术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是在外面报的美术班,班上有三四个都是这样的,利用周末学美术,就不会耽误学校里的课程,这是我已经报了传媒才知道的方式,果然有些事经历了才能知道其中的布局,要是知道能这样操作,我是指定不会学传媒了,反正学传媒也是花了那么多钱,用这钱在外报美术班也未尝不可。
只可惜木已成舟,更何况此时我也不觉得学传媒有什么不好。
但我听和她在一个美术机构的同学说,她们是同一时间报的名,都是高一下学期,但她就一开始的时候去学了一个月,后面就再也没有去上过课了。
我其实非常替袁晓梦惋惜,因为她不珍惜,她有很好的学习资本和条件。
她家庭条件应该是不错的,至少相比于我来说是蛮不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