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那古老的村落里,日子像村口的老井,平淡却又满是故事。
村头的李老汉,是个地道的庄稼把式,他的一生,就像一本写满了民间谚语的书,每一页都藏着生活的智慧与艰辛。
李老汉二十岁那年,父亲突然病倒,家里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他的肩上。
“当家当三年,狗都不耐烦”
,这话,李老汉在当家的第一年就体会得淋漓尽致。
以往在父母的庇护下,他只觉得日子安稳,如今却要操心家里的吃喝用度、田地里的农事安排。
春耕时节,天还没亮,李老汉就扛着锄头下田。
看着那一大片等待开垦的土地,他心里满是压力。
种子钱、农具修缮费,每一笔开销都像一座小山。
村里的狗跟着他跑了几天,见他总是忙得顾不上逗弄,也渐渐没了兴致,耷拉着脑袋,不再跟前跟后。
李老汉忙着翻地、播种,还得时刻留意天气变化。
有一回,天气预报说要下暴雨,他心急如焚,带着全家人连夜抢收已经成熟的麦子。
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他累得直不起腰,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一年,家里的收成还算不错,可除去各种开销,剩下的粮食也只够勉强维持生计。
李老汉深知,要想日子过得好,必须精打细算。
他开始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每一粒粮食都看得珍贵无比。
“一穗二穗,月上囤”
,他告诉家人,哪怕是一穗麦子、一粒米,都不能浪费,日积月累,就能填满囤仓。
平日里,家里的饭桌上很少有剩饭剩菜。
孩子们不小心掉在桌上的饭粒,李老汉都会捡起来吃掉,还教育孩子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到了收获的季节,他更是亲自守在打谷场上,看着饱满的麦粒被一颗颗收进囤里,心里才踏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老汉当家也有了些年头。
村里的王二,年轻气盛,总觉得李老汉太过节俭。
有一年,王二家办喜事,大摆宴席,鸡鸭鱼肉摆满了桌。
饭后,剩下的饭菜被随意倒掉,李老汉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找到王二,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日子还长着呢,可不能这么浪费。
你看这粮食,都是咱们一滴汗一滴汗换来的。
‘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等以后遇到难处,后悔就来不及了。”
王二一开始还不以为然,可没过几年,家里遭遇了一场旱灾,庄稼歉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时,他才想起李老汉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听劝。
李老汉不仅在自家的生计上用心,对村里的事务也格外关心。
村里要修一条通往集市的路,可资金短缺。
李老汉站出来,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咱们齐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响应,有的捐出了自己的积蓄,有的主动参与修路。
李老汉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指挥着大家干活。
遇到有人偷懒,他就会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条路修好了,受益的是咱们大家,可不能偷奸耍滑。”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路终于修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