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看着家里因为寒冷而瑟瑟发抖的家人,还有生病的牲畜,心里满是愧疚,暗暗责备自己当初不该不听刘老爹的话。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个漫长又寒冷的冬天,春天的脚步终于缓缓来临了。

冰雪开始消融,小溪又欢快地流淌起来,田野里也渐渐泛起了绿意,村民们都盼望着能赶紧恢复正常的生活,把耽误的农活都补回来。

按照以往的经验,到了三月初三左右,小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在村民们的屋檐下衔泥筑巢,它们那轻盈的身姿、欢快的叫声,仿佛是春天到来的使者,给村子带来勃勃生机。

刘老爹心里想着,经过了这个冬天的教训,大家应该会重视起这些老谚语了吧,希望这次小燕能按时回来,也预示着这一年能顺顺当当的。

可事与愿违,三月初三这一天过去了,小燕子却依旧不见踪影。

村子里又陷入了一片担忧之中,大家都害怕像去年秋天大雁没按时飞走那样,又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

果不其然,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本该是春雨绵绵、滋润万物的时节,却一直干旱无雨,村子周边的小溪水位越来越低,田野里的庄稼苗因为缺水,都变得枯黄枯黄的,村民们每天都忙着去溪边挑水灌溉,可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多大问题。

而且,因为天气干旱,那些害虫也开始泛滥起来,它们大肆啃咬着庄稼,原本就脆弱的庄稼更是雪上加霜。

村民们想尽了办法,又是用手捉虫,又是用一些土办法制作驱虫的药剂,可效果都不太理想。

大壮看着眼前这糟糕的景象,心里别提多懊悔了。

他主动找到了刘老爹,一脸愧疚地说:“老爹,我错了,我不该不听您的话,不把老祖宗的谚语当回事儿啊,现在这庄稼可怎么办呀,咱这一年的收成怕是要没了。”

刘老爹看着大壮诚恳认错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孩子啊,这大自然的规律可不能小瞧呀,大雁和小燕它们的来去都是和这天地间的气候变化紧密相连的,咱们忽视了这些信号,就得吃苦头啊。”

在这艰难的时刻,村子里的人们没有放弃,大家齐心协力,想尽各种办法去挽救庄稼。

男人们每天天不亮就去挑水灌溉,女人们则带着孩子在田地里帮忙捉虫,老人们也在家里祈祷着能早日下雨,让村子摆脱这困境。

也许是村民们的努力感动了上天,终于,在大家快要绝望的时候,一场久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

那雨水就像救命的甘露一样,滋润着干涸的土地,庄稼苗像是重新获得了生机,开始慢慢地挺直了腰杆,变绿了起来。

村民们都激动地跑到雨中,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他们知道,这是大家齐心协力,也是大自然给予的一次机会。

经过这次磨难,清平村的村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这句谚语背后的深意。

从那以后,每一年到了相应的时节,大家都会格外留意大雁和小燕的踪迹,把它们当作判断气候变化的重要信号,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日子就这样平静而又有序地过着,村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听着长辈们讲述这段经历,牢牢记住了这句谚语,并且把它传承下去。

每到秋天,当看到大雁在天空中整齐地南飞,或者春天看到小燕欢快地归来,村民们的心里就会充满踏实感,因为他们知道,只要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敬畏大自然给予的这些信号,就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收获满满的幸福与希望。

而大壮也彻底改变了自己,他成了村里最重视老辈经验的人之一,时常把自己的经历讲给那些年轻的后生听,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像自己当年那样盲目自大,要尊重自然,尊重那些流传已久的民间智慧。

在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清平村的故事还在继续,“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这句谚语也如同一个无声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守护好自己的家园,盼望着每一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多年后,村子依旧是那个美丽的村子,田野里的庄稼依旧年年丰收,大雁和小燕也依旧按时来来去去,它们见证着村民们的生活,也见证着这句谚语在一代又一代人间传承,成为了清平村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独特纽带,让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永远延续下去,充满着无尽的温暖与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万界时空穿越者魏武侯七十年代小娇媳(系统)当幸运值为max时绝世保安总裁大人超给力乱世情歌:农门女将抢救大明朝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三国之天下无双神农别闹NBA禁区推土机西游记:四川话版传奇篮神特种岁月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赤骨天梯太古神王是他唯一的光美好生活从六零年代开始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凌天至尊重生之都市邪仙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