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魏观立刻让人送来名单,说道,“朝中尚有官职空缺,虽然陛下令人遍访贤才,只是依然不够。”
这也是朱元璋的一些无奈了,他还在求取贤才,不问出身、学问等,有能力的就为官。
可是依然会有很多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入仕,或许是早年经历官场后灰心丧气,或许是一心只忠于元朝,也可能是岁数太大等等。
马寻仔细的看着名单,这都是被吏部要去的国子学学生的名单,以及他们在国子学的表现。
不只是读书,也有师生们的一些评价等。
仔细看了看,马寻笑着开口,“能为陛下分忧就是好事,国子学还是要抓紧,这到底是我大明储备官员所在之地,是文华之地。”
魏观就开口说道,“国舅过誉了,下官等只是做了本分。”
本分不本分的暂且不说,单纯的就魏观等人的管理来说,这还是不错的。
遍访群贤可能效果一般,好在能够从国子学征召一些学生顶上去,官职还不至于出现太多空缺,朝政和地方都有官员管理。
马寻随即问道,“明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国子学的这些人准备的如何了?”
只剩下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了,马上就要开始大明的第一次会试,文官系统的对于这件事情无比认真。
而第一次会试,大概率是国子学的学子们中榜更多。
这些也算得上是文官的优势所在,开国初年他们的权力等确实比不上勋贵、外戚等。
可是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选拔,无数优秀的学子进入官场,这样出现的人才就多了,比起勋贵集团等就要有能力了。
所以现在也只是暂时的‘蛰伏’,过个几十年、上百年,文官就有机会熬出头了。
不过对于魏观等人来说,几十年肯定等不起,他们更希望现在就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理念,可以现在就打下基础。
魏观随即开口说道,“国舅也知道朝廷现在缺少贤才,我大明文治才只是刚刚开始。”
马寻点头,随即说道,“是想说国子学的生源不足?我记得陛下也有旨意,各地州府每年都会举荐学子入国子学。”
这也是国子学的生源主要来源,各地的州府会举荐一些优秀的学生来国子学就读,毕竟这是大明最高学府,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大。
魏观有些为难了,随即咬了咬牙开口,“国舅想必也知道,蒙元之时尚且有科举。
只是这么些年科举停了,很多人的进学之路也断了。”
马寻不满意的纠正说道,“我们明年才开会试不假,但是乡试、院试等早就有了。”
马寻说的这些不是在自夸,明年开考的是会试,是高中了就直接是进士。
但是此前的乡试、院士等早就有条不紊的在各地州府展开了,这也就意味着大明第一批秀才、举人其实已经出现了。
能够参加会试的,本质上来说就是举人,理论上也是可以直接授官了。
不过还是因为举人归举人,有了入仕的资格。
但是能力不够的话,举人想要当官也只能排队候补。
大明缺官不假,但是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官。
听到马寻这么说,魏观就忍不住的头疼,这个国舅爷实在太难缠了,有些事情早就看明白了。
随即魏观只能说道,“国舅爷说的是,各地乡试等早就开展,我大明文治肯定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贤才入仕。”
“读圣贤书不一定就是要当官,也可以是求理明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