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在国舅府,徐蛾等人还是觉得非常舒服,因为国舅爷非常客气、宽容,对府里人都很好。
不过马秀英的这些心腹侍女基本上也都是有分寸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她身边很多年,也不会因为马寻的宽容等就放肆。
等到徐蛾风风火火的离开,朱标小声说道,“蛾姨最厉害,娘跟前的这些人里头,我最怕她。
她性子最烈,说什么都不愿意改嫁。”
“还喜欢说小话。”
马寻也吐槽说道,“大事也清楚,她帮着你舅母,淮西人家的一些事情都心里清楚着。”
朱标就说道,“娘让蛾姨过来,也就是这个心意,就怕舅舅搞不清楚淮西人家的一些事。
过两年,蛾姨还是要回去帮我打理东宫。”
马寻装作没听到,虽然徐蛾经常‘打小报告’,但是他根本不在乎。
不要说朱标了,就算是马秀英想要将徐蛾要回去,马寻也不会答应,这么个得力的大管家可是千金难求。
看到马寻不说话,朱标有些急了,“舅舅,我明年可就是要成亲了。”
马寻就说道,“到时候再去你娘那边要人,她身边很多人都得力。
实在不行就去找你爹,他身边的人做事更厉害。”
“那能一样吗?”
朱标就哭笑不得的说道,“娘身边的人打理内宅是一把好手,爹跟前的人做事是厉害,只是不管家啊。”
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马秀英和朱元璋的分工一向清晰,他们身边的一些人培养模式都有区别。
朱标也将话题带回来,“国子学那边的情况大家也都心里清楚,现在好多人还没学满就要入仕。”
这也是一个王朝初建时期的特点,好听一点的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是到了一个王朝的中期等,入仕基本上是要靠科举等,这样才可以入仕。
历史上的明朝中后期举人也可以为官,但是先得在吏部报名,排队等着出现了官职的空缺才有可能让举人当官。
但是现在的大明不一样,有些学生在国子学读书读的好好的,因为平时表现不错,说不定第二天就当官了。
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大明非常常见,这样的情形说不定还要延续十几年。
而这带来的影响就是国子学的一些‘教学质量’受影响,还没有完整的接受教育,这就先当官了。
马寻仔细想了想对朱标说道,“标儿,现在朝廷缺人才,我也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官都是从前元,或者是陈友谅、张士诚手里接过来的。”
朱标笑着说道,“朝堂上都是如此,更别说地方了。”
人才不够用,这就是现实情况。
淮西二十四将基本上是朱元璋的人,文官这边的李善长是老朱的自己人。
可是其他的就难说了,在元朝当过官、在张士诚或者陈友谅手底下当过官,现在成了大明的官,这都不需要稀奇。
所以现在也别说什么忠臣不事二主,换一个东家继续做事,这也是如今官场的现象。
朱元璋自然希望培养自己的官员,可是官员的缺口实在太大,所以也不得不接收很多其余势力的官员。
也不得不承认,这里头还有不少人是有能力的。
如今的吏部尚书詹同曾经是元朝的举人、学正,后来又是陈友谅的翰林学士。
陶凯这个礼部尚书在元朝时先中乡试,然后是教谕。
兵部尚书滕德懋先是元朝的浙江行省掾,然后又是跟着方国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