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
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
工字石匾一方,东、西门额分别嵌“天险”
、“地利”
的石匾各一方。
城关楼镌刻楹联:曙色清明残星几点雁横塞,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门上关。
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
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
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唐初于绝顶铁裹门处置雁门关,设寨驻兵,以防突厥。
从唐代开始设关,原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
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
后来,元曾取消关隘设防。
千百年来这座雄关以其伟岸的身躯,铸就了一道钢铁屏障,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
赵国李牧驻守雁门数十年载,大破匈奴十余万。
秦蒙恬出雁门关修长城北击胡。
汉为防卫南犯之敌,在雁门关一带设置防御,卫青、霍去病、季广常驰骋长城内外。
唐薛仁贵多次在雁门出击匈奴。
北宋扬业在雁门关外大败辽兵。
以后直至明代,雁门关都有大将镇守防卫。
望着雁门关,我心中无限感慨,想起历史上无数戍守将士,在此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悲歌。
我缓缓登上雁门关,似乎今日只有我一人,幸而避免了一次误会和一场屠杀。
登上雁门关向东望去,关门外果然矗立着一座祠,祠门左、右各竖旗杆一根,祠前有点将台,想必那便是祭祀战国名将李牧之祠。
西门楼上另有一处庙宇,记念杨六郎杨延昭之庙建于此地。
说到杨六郞,不免让我想起北宋雍熙年间的“金沙滩”
之役。
由记得当时杨业率领杨延平、杨延定、杨延辉、杨延朗、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七子先上五台山拜佛,以求平安。
下山出征前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
老令公以为七子中只有一个儿子回不来,仍率七子下山出征。
然而,却不想智聪禅师的那句“七子去六子回”
并非是七子出征六个儿子回来,而是七子出征第六个儿子回来。
当然,这样的结果他不曾知晓,因为他自己也死这场战役中,地点就在李牧祠中。
赏完雁门关之景,我也开始此行的主要目的——萧远山的刻字。
我眼扫八方,忽见南面“过雁峰”
上有一块突起的平滑的大石壁,石壁上隐约刻着一排排形似蛇的蛇形文字。
想来那就是萧远山在跳崖前,所留下文字的石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