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因此,两汉经学发展到后来,就连统治者(比如王莽和刘秀)都感到厌烦,更不用说真正有头脑的学者和知识分子。
于是进入魏晋以后,上流社会便“家弃章句(抛弃儒学),人重异术(以非儒家的异端邪说为时尚)”
,一股新颖先进的思潮以燎原之势席卷天下。
首先兴起的是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则是清谈或玄谈。
顾名思义,其特征并不难想见: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只关心高深玄远的理论问题,向往超凡脱俗的高雅生活。
这是一种真正理性和思辨的纯粹哲学。
如此哲学,对于重伦理、重政治、重现实的儒学当然是强烈的冲击,何况还有佛学推波助澜。
东汉时传入的佛学也是“夷狄”
的文化,而且比“五胡”
更不“中国”
,却受到知识界和统治者的普遍欢迎,岂非改天换地?
佛学是外来文化,玄学则是内部反对派。
儒学遭此内外夹攻,实际上已无招架之力。
没有了这根精神支柱,两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也只能全线崩溃。
没错,这是一个无望的时代。
国土四分五裂,政权频繁更迭,时局瞬息万变,战火连绵不绝,谁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有安全感,包括那些皇帝在内。
魏晋之乱,首先在人心。
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
事实上,正如有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才有百家争鸣;有汉末以后的腐朽溃烂,也才有魏晋风度。
不同的是,百家争鸣备受推崇,魏晋风度却褒贬不一。
其中奥秘,则正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
第二章人物
英雄与奸贼
身败名裂的王敦是东晋第一叛臣,也是东晋第一英雄。
他的气焰嚣张,他的飞扬跋扈,他的镇定自若,他的睥睨一切,都让后人极为向往。
沉默良久之后,许劭回答了曹操的问题。
这时的曹操还是年轻人,许劭则早已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评论家,每个月的初一都会对当时的人物发表评论,叫“月旦评”
(大年初一叫元旦,每月初一叫月旦)。
被许劭点评过的立即名闻天下,难怪曹操要去见他。
然而身为名士的许劭,却看不起这个出身宦官家庭的小伙子。
曹操则使出浑身解数,用近乎耍无赖的办法逼许劭表态。
万般无奈之下,许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据说,曹操竟欢天喜地而去。
曹操当然要高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