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我们盼夏姐是不是心里有人了?”
——才不是。
盼夏姐这个称呼,其实和年龄并无关系,纯粹是一种尊敬。
高二高三,许多住校的学生基本上出不了校门,一日三餐都在学校食堂里解决。
尽管学校食堂师傅们的手艺不错,可要是连续吃上两年,是个人也受不了。
很多人都会隔三差五地委托走读生帮忙带一些校外的吃的进来,校外面香喷喷热乎乎的小馄饨,热腾腾地洒一层小葱花小虾皮;摊得薄薄匀称的杂粮煎饼,打一个鸡蛋在上面,摊匀和,撒小香葱小榨菜碎,刷上酱,盖薄脆,夹生菜;热腾腾、又筋道又香喷喷的火烧,茄子肉末馅儿,土豆丝馅儿,猪肉大葱馅儿,还有一半青菜一半烤肉的烤肉双拼饭,加了蒜末红椒和包菜丝、土豆丝、胡萝丝的大份儿炒饼……
每天晚自习,放学前,许盼夏都能收到同学们一路传递、写上来的纸条,里面夹着钱,统计好想吃什么,她次日清晨总能和叶迦澜一块儿买好,再由她按着纸条和名字带给同学们。
也正因此,她多了一个“盼夏姐”
的称谓,以此称赞她的侠义心肠。
许盼夏做这事时候还挺开心的,更何况有叶迦澜陪她一块儿,虽然麻烦了些,但班上同学大多保持着默契,每天让许盼夏帮忙带饭的绝对不会超过四个人。
将心比心,许盼夏也挺能理解住宿生的痛苦——动辄一个月回不了家只能闷在学校中苦读,要是她,怕是也能疯掉。
忙也不是白帮的,至少,打扫教室卫生这件事情,许盼夏就没有沾过手——拜托她带饭的同学们主动提出帮忙,教室里的饮水机在最后排,她前后左右的同学打水时会顺道帮她把水杯也倒满。
山东的高中太苦了,大家是并肩战斗的战友,将来也要踏入同一个考场,彼此间当然要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今天我帮你带饭,明天你帮我打水;我监督你背单词,你为我讲物理题……
酸辣苦甜,都有。
而甜……
从焰火燃放后,许盼夏再没有叫过叶迦澜一声哥。
她叫。
叶迦澜。
迦澜两个字还是不能出口,她的眼睛会出卖心跳。
在学校中,两个人也默契地避开“兄妹”
这个关系,他们心知肚明,彼此不是兄妹,在同学眼中,也都隐藏着这个关系。
放学路上,许盼夏守在卖麻辣烫的小摊子前,手里捧着一个小纸碗,眼巴巴地等待着自己点的方便面被滚出泡的香辣汤水煮熟,不经意间抬头,看到叶迦澜站在旁侧,手里拎着给她吃的热奶茶,垂着眼睛,正专注地望着她。
彼此相望,谁都舍不得先移开眼。
寒夜里冒着热气的小摊子,昏黄的灯映亮了招牌上的字。
不锈钢的小锅子里煮着热腾腾的鱼丸、海带、娃娃菜、牛肉丸、甜不辣等等等等,隔壁打算收摊的大爷大妈在煎饼摊子的大婶聊天,学校里陆续有学生背着书包离开,叶迦澜站在一抬手就能触碰到许盼夏的位置,灯光照得他头发都不再纯黑,只有镜片下的眼睛温柔如一场海。
一个眼神抵一场缠绵。
面煮好了。
许盼夏一手捧着自己盛了面和甜不辣的麻辣烫盒子,一手拿着一次性筷子,站在叶迦澜面前,在黑夜里边走边吃热腾腾的面。
叶迦澜身材高大,仍放缓步子,配合她的步调,提醒她:“脚下有台阶,抬腿。”
隐秘的默契在他们之间悄悄滋生、生长出一朵又一朵的花,但谁都没有去打破最后那层——
直到高考。
高考前三天,学校就已经放了假,让学生们回家好好休息,调整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