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身边的小莲被惊醒了,揉揉眼睛,睡眼朦胧地问道。
“没……没什么!”
小草赶紧收起五彩石手链,一把将金色小猫塞自己被窝里,装作刚醒来的样子,道,“做梦笑醒了……”
“什么美梦,高兴成这样?”
小莲翻了个身,跟她面对面躺着。
余小草赶紧闭上眼睛,一副我很困的模样,回答了一句:“不记得了……”
怕小莲追问,她故意放缓呼吸,装成睡着的样子。
装着装着,不知什么时候,真的睡着了……
五两银子送回去,家里可就没几个余钱了,三亩红薯要五月份才能种下去,收获的话还要大半年的时间……这大半年的,一家人怎么熬啊?
小草认真地盘算着家中的生计,厨房里除了办宴席剩下的两只野兔外,还有五棵大白菜,几个萝卜。
白面还有两斤左右,黍面(也就是高粱面),有四五斤来斤。
红薯粉最多,也就不到十斤的样子。
后院的地窖里,还有外婆送过来的一百多斤红薯,省吃俭用的话,能撑上一个多月。
家里的银钱,只剩下四十多个铜板。
两只野兔,他们不舍得吃,拿去镇上的集市,卖了两百二十多文。
冬天大雪成灾,尽管有朝廷在平抑物价,老百姓们还是过着紧紧巴巴地日子。
余小草已经了解到开春物价比她刚穿来那会儿,高上不少。
就拿粮食店来说,黍面、薯粉等粗粮,以前要两文一斤,现在却要三文四文不等;精面粉去年要五文一斤,现在至少要八文;大米更不用说了,最高的时候要十五文一斤呢。
猪肉现在要三十文一斤,鸡蛋什么的也涨价不少。
算一算家中仅余的二百六十文,一家人一个月光粮食消耗,至少也得一百多斤,买粗面都不够。
唉……难怪村里大多数人家,一年到头都尝不到白面呢!
在她看来,光节流是不行的,还要开源才成!
柳氏也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她在镇上找了个帮人浆洗衣服的活儿,三天去一次,早上出门,下午申时回来,去一次十五个大钱。
初春时节,北方的天气还比较寒冷,柳氏的手因长时间接触冷水,冻得又红又肿,手指咧开一个个血口子,看得小草一阵阵心疼。
每天柳氏回来,余小草都会用泡过补天石的水,烧热了帮她烫手烫脚。
在灵石水的滋养下,没几天,柳氏手上的冻疮痊愈了,手上的老茧居然也消去,一双手养得白白嫩嫩的,做起绣活来,不再担心会刮着线了。
余小莲在娘亲去做活的时候,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捡柴、做饭、洗衣、收拾院子,活脱脱一个小管家婆。
空闲的时候,她就坐在暖暖的阳光下,绣荷包手帕补贴家用。
这余小莲的绣活比柳氏都不差多少,不过,以前在余家的时候,忙得团团转,根本抽不出时间来绣东西。
对着八岁小萝莉,余小草心中很是佩服,前世不过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竟能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家庭大半担子。
说起来,小草应该称她“姐姐”
的。
可就连原主在的时候,也没这么称呼过。
原因是,据说柳氏生产的时候,没想到是双胞胎,手忙脚乱之下,产婆也弄乱了,不确定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后来,小草的身子一直病弱,小莲又比较懂事,一直都在照顾她,呵护她。
家里人便把小莲称作大丫头,小草自然就成了小的那个。
小草却一直自认为自己应该是大的那个,死活不愿意叫小莲姐姐。
家里人也就由着她了……
翻新过的老宅,有个大大的院子,院中少说也有半亩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