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王凌将崇祯十八年即1645年改为“永昌元年”
,王凌称永昌帝。
王凌奉崇祯皇帝朱由检为太上皇,周皇后为太皇太后。
王凌颁旨将北直、南直、渐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未实现新政的省份全部实行新政,官吏重新任免。
永昌帝任命李二贵为征西大将军,率精兵十万进军四川,征讨流贼张献忠。
永昌帝派阁臣孙传庭前往福建收降大海盗郑芝龙,并让郑芝龙父子兄弟前来京师接受封赏。
永昌帝颁布圣旨将石红玉为可汗的蒙古国改名为蒙古都司,任命赵青飞为蒙古都司大元帅,做好西征准噶尔的准备。
李二贵在湖广,接到永昌帝的命令,便誓师西征四川,其先锋将军为席思奎,分作五部,分别是席思奎部,刘西尧部,贺一龙部,贺锦李过部,刘希尧、刘芳亮部,这五支大军从岳阳出发,到达荆州与驻在这里的四川总兵秦翼明汇合向夔州进发。
张献忠盘踞在成都,称大西王,这两年在四川没有明军攻打他,日子过得相当舒服,现在一听说明军前来攻打四川,有点慌乱,由于这两年的安乐生活,军备有些被弛,他急忙召集手下将领讨论应对策略。
张献忠手下人才济济,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
军师徐以显,大将艾能奇、马元利、白文选等齐聚一堂商议对策。
历史上要想守住四川,北边的汉中,东边的夔州是两个重要门户,这两个门户一失,成都便陷入危境。
所以,张献忠的会议很简单,便是派大养子孙可望,当然现在叫张可望率重兵把守夔州,也就是后世的四川奉节。
让又一个养子李定国,现在叫张定国率重兵把守涪州,进行第二道设防。
夔门关,位于夔门山麓,是东入蜀道的重要关隘,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水势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是有名的险关。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李二贵纵有十万大军,对天险夔门关也是无可奈何。
李二贵召集众将商议,刘西尧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策略攻打夔门关。
李二贵派刘西尧部渡江绕到关后,让席思奎率部从正面佯攻,等刘西尧偷渡成功,然后前后夹击破关。
李二贵站在夔门关外的高地上,远眺着那险峻的关隘,心中暗自思量。
夔门关两侧高山耸立,江水奔腾,关隘狭窄,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
他知道,若要强攻,即便有十万大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这道天险。
于是,他决定采纳刘西尧的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绕到关后,前后夹击,方能破关。
刘西尧挑选了五千精锐士兵,准备趁夜渡江。
他命令士兵们轻装简行,只携带必要的武器和干粮,尽量减少渡江时的负担。
当夜,月色昏暗,江面上雾气弥漫,正是渡江的好时机。
刘西尧率领部队悄悄来到江边,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船只,分批渡江。
渡江过程中,江水湍急,波涛汹涌,士兵们紧紧抓住船沿,生怕被江水卷走。
刘西尧站在船头,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成功渡江,绕到关后,为大军打开通路。
经过几个时辰的艰难航行,刘西尧的部队终于成功渡过了长江,抵达了夔门关的后方。
与此同时,席思奎率领主力部队在夔门关前摆开阵势,准备发起佯攻。
他命令士兵们擂鼓呐喊,制造出大军即将进攻的假象。
张可望站在关楼上,远远望见明军在关前集结,心中暗自警惕。
他命令守军严阵以待,准备迎击明军的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