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9老知青的经验(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还没等韩婉箐把又买的东西收拾好,给他们搭灶台的王五叔就推着独轮车带着材料来了。

他显然对几个老知青的情况很熟悉,见他们没形象的趴躺了一地,眼风都不扫,直接绕过他们问几个新知青:“灶台搭哪里?”

韩婉箐放下手头的东西出来接待,白天去买东西的路上她跟陈果就商量好了,两人将来会合伙吃饭,所以锅和灶台都是两人共同出钱。

葛平不好意思跟两个女生凑一起,前面趁机问了那个醒来的老知青,知道他们老知青是两男两女分开吃的,就凑过去想跟男生合伙,对方也答应了。

选定了位置,问过她们想要几个灶眼,王五叔麻利开工。

王五叔不愧是队里的熟练工,那搭灶的手艺跟艺术一样,行云流水的。

韩婉箐计划在自己空间里搭个灶,所以对如何搭灶很感兴趣,一直站在王五叔跟前忙前忙后帮忙递工具。

王五叔看出韩婉箐想学的意思了,也不吝赐教,他边搭边给她解释搭灶台需要注意的地方,尤其是留炉口和漏灰口,这可是关系灶台好不好用的重中之重。

韩婉箐学得很认真,还上手摆了一会土砖,学着抹了黄泥。

看她干得有模有样的王五叔还笑道:“可以啊,丫头手挺巧的,可以出师了。”

韩婉箐抿嘴笑了。

王五叔给她们搭了两个半炉口,两个大的方便后面做饭做菜同时进行,中间的小炉口可以烧热水,以后喝热水洗脚都方便。

忙完后他又跟韩婉箐进屋看了一眼她想开窗的地方。

“你想开什么样的窗?”

王五叔问道。

考虑到他们这边不像北方有火炕,窗户太大冻的很,韩婉箐比划:“开半扇窗吧。”

城里有些老筒子楼天井就是半扇窗,小是小了点,但是够采光和通风就行了,总比一片漆黑强。

王五叔摇摇头:“你这窗开在床头顶,冬天冷风可直刮你脑袋哦。”

韩婉箐:“……”

这倒也是。

开窗就要受冻,不开窗就又黑又不透气,确实很难两全。

好奇她们如何改造过来围观的葛平提议:“要不开高点,开在墙最上方,然后再缩小一半,做成正方形?”

他咳嗽一声:“就是有点像古代监狱那种。

从头顶打下来一束光,冬天冷也多在空气上方冷。”

呃……也不是不行。

韩婉箐和陈果都想开个小窗户,约定好等她们从城里弄回来玻璃就给她们动工。

天已经开始黑了,塞了报酬送走王五叔,几个躺尸的知青陆陆续续爬起来。

几个人丧归丧,还是招呼着做顿好饭庆祝新知青到来。

原本准备吃干粮的几位新知青面面相觑,惊讶前面还懒得动弹的老知青竟然还有热情好客的一面,他们也没推辞,各自带了东西去老知青那帮忙。

鱼干、罐头、腊肠、鸭蛋,大家有啥凑啥,整治一了桌饭菜,搭了桌子在院里正中间吃。

饭桌上通过闲聊才知道,原来四个老知青都是老三届就过来下乡的老资历知青。

当初他们天南海北一块陆续下来了二十多个知青,祠堂知青点不够住,大部分都是去老乡家里借住。

后来国家有意将人口密集地方的知青安置到人口相对稀疏的地方,内陆沿海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指标安置知青了,像韩婉箐她们这两届基本只让去黑省、云南、吉省、贵省、西北等地方,甚至这几个省也不是想去哪就去哪,还要看名额和申请后安排。

江城这两年的安置指标就很少,基本上没关系的不让留在省内下乡。

之前下乡的那些知青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顶父母班回城的,嫁人回城的,病退回城的,留在村里婚嫁的不胜其数。

走的人多,来的人少,大渔生产队现在就剩下这四位老三届知青。

他们的父母也就是城市普通工人,既没关系又没钱,他们几个也既不想结婚又不想回城,干脆就这么咸鱼般混着。

反正在乡下只要肯干活,也不会饿死。

刘秋菊吸溜一口菜粥跟几个菜鸟知青传授:“你们以后就知道了,能躺就躺,反正又回不去,队里除了干活也没啥娱乐,躺着少折腾才舒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氪金养美人,我躺着赢麻了韶光艳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万界时空穿越者快穿之路人不炮灰武林店小二美好生活从六零年代开始侯门嫡女,相公宠上瘾乱世情歌:农门女将当反派绑定了女主系统总裁大人超给力大话之神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九龙吞珠重生之都市邪仙影后重生:厉先生撩妻成瘾西游记:四川话版抢救大明朝豪门拖油瓶,我靠画符爆红全网三国之天下无双替身养猪去了[快穿]明婚暗恋魏武侯特种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