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夏宏深接过拖把,替她清理脚边的泡沫:“我怎么不紧张?一辈子一次的高考啊,我紧张不是正常的吗?予予,脚边有水,你当心点。”
两人在那儿拌嘴,住校时间长了,她久违地感到温馨。
那天晚上,她只是粗略了看了眼笔记,没打算给自己多大的压力,复习完,时间还早,便从抽屉里拿出手机。
这个时候,微.信已经开始流行,相对Q.Q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空间,她申请了账号,开始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交友圈,有了隐私,而里面没有许京珩。
可不知怎么回事,那天晚上,她仍是点开了Q.Q,积攒许久的空间动态一涌而出,她滑着屏幕,一水的‘高考加油’,这些加油鼓气的话,有的来自班级同学,有的来自同校毕业生。
她甚至看到优秀毕业生的视频祝福合集,大概是怕刷到一个经久不提的人,索性都没点开。
尽管过了两年,她也清楚地记得,许京珩没有食言。
他说的那句‘就算没有保送,我也照样在高考时给你拿个第一回来’,最后一语成真。
市高考状元,说起来多么风光的一件事,谁能想到这句话是为了预付她送的那条围巾。
只是现在想来,似乎同她已经没有太大的关联。
她迟滞了几秒,继续往下划。
熟悉的头像在屏幕下端出现。
他只发了简单的四个字「高考加油」,但是底下一反往常,没有任何的点赞评论。
她猜测是同质化的内容太多,没有引起好友的注意。
所以她也不敢有任何动作,生怕手滑,小心翼翼地熄了屏幕。
考试那天,考生们轻装上阵,班主任却背着一个容量巨大的托特包,好像除了准考证,什么东西都能从包里拿出来。
考场开放之前,赵海琼将班里同学召集,叮嘱了几句,直到考场的伸缩门自动打开,她站在人群后边,踮着脚朝同学们喊:“上帝送黎明来,是赐给所有人的。
别怕,用平常心去考。”
这是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场考试,南樟作为改革试点之一,17年开始,取消文理分科,采用7选3的方式,共35种排列组合,说是把选择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里。
夏知予他们作为高考改革前的最后一届,一旦没考好,将会承受比以往高复生更大的压力。
谁都想把这场仗打得漂亮。
三天的时间,以手腕发胀告终。
从考场出来的时候,他们没有意料中的疯狂。
所有人都说放纵自己的时候到了,但实际上也没做什么超出寻常的事。
甚至说想要睡到日上三竿的同学,第二天又醒在了早晨五点半。
放松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却又填报志愿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都说高中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独木桥虽窄,但是同学们的想法简单纯粹,都是为了一致的目标,冲破脑袋往最高分考、往最好的学府奔赴。
很多人以为摆脱高中,等待着他们的将是自由丰富的大学生活,事实上也是如此,但等真正走进大学,他们才明白,当你面前摆着成千上万条道路的时候,他们反而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了。
夏知予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足够热爱的事物,她不知道自己跟进行对话,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
脑海中想起一句「高考加油」,她突然想到了许京珩。
但她记得许京珩跟她说过,如果尚且找不到一件热爱的事,那就找一个相对来说适合自己的专业。
慢慢摩挲、慢慢碰撞,兴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在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下,她选择了京大的汉语言文学。
陈淑敏很满意这个结果,她甚至在脑中构画了夏知予未来的职业,在她眼里,那份职业一定是轻松稳定,适合女孩子的。
-
九月。
各大院校陆陆续续开学。
程岐如愿考上了京师大,她俩的学校都在京江,但是因为院校不同,开学的时间也不统一。
程岐的开学时间比她早,她不想一个人去陌生的城市,就央着夏知予一块儿去。
正巧夏知予所在的学院招志愿者,时间跟程岐开学的时候撞上,她在班助那儿报了名,两人收拾行李,坐同一个航班飞去京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