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x.""
target="
_blank"
>x."target="_blank">
x.<a>"
target="
_blank"
>x.<a>¥&最快更新】
韦秋息看着程济伤感的样子,道:“我没想到她竟然还交了你这样一位朋友。
诗依天生喜静,虽不爱与人交往,但她才貌出众,又知书达礼,深得父母大人的宠爱。
我却恰好相反,天生毛躁,怕读书却爱练武,而且广交朋友,到处惹事,每个月下来总少不得被父亲大人打几次。
唉,若不是诗依心疼我这个做哥哥的,每次都在父亲大人面前替我说话,那我可能还得多受一些活罪呢。”
程济道:“哈,诗依也跟我提起过你。
她说——
你是既调皮捣蛋又胸怀正义,每每都是为了打抱不平,才惹祸上身,被伯父用细木条打屁股的。
而且她说你的骨头还挺硬的,无论伯父怎么打,打得多么狠,你都咬着牙,不哼一声。”
韦秋息笑道:“没想到她竟还跟你提起我来。
那时候父亲大人见抽打不能使我屈服,便将我关在黑屋子里,让我饿肚子。
哈,你知道吗?每当这时候,诗依便会偷偷的将自己的饭食省下来,送给我吃。
所以啊,父亲大人总是没法饿着我。
从黑屋子里被放出来后,我还是原来那样子,见到不平事,总要管一管。”
程济也跟着笑道:“你这是屡教不改,本性难移啊。
噢,对了,后来诗依告诉我,你们要入京。
为什么在朝邑住得好好的,却要入京呢?”
韦秋息回忆道:“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祖籍原在应天,后来因为战乱,爷爷才偕父亲大人来到朝邑,爷爷晚年弥留之际,极希望自己能归葬祖藉。
父亲大人知道后,便四处托人帮忙,希望能完成爷爷这最后一个心愿。
结果,在东芜伯何荣府上当管家的一位同年写信来说,他已向东芜伯推荐,希望父亲大人能到府上当教书先生。
父亲大人知这是带一家老小回归祖籍的好机会,所以便于洪武二十四年,带我们入了京。
此事距今已有八年余了。”
韦秋息继续回忆道,“那年我二十五岁,妹妹诗依才十七岁。
入京后,父亲在东芜伯府上当教书先生,母亲则在甜饼巷开了一间豆腐坊,妹妹过去帮忙。
家里吃白饭的就只有我一个——家人都希望我好好读书,将来能考个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顿了一顿,韦秋息又道:“一年之后,父亲忽然辞了教书先生的工作,并要母亲关了甜水巷豆腐坊的门,然后我们一家人便搬到了这离南京城有二里之遥的平安镇上,置了些田产,过起耕织生活来。
那时我和妹妹都不知道父母大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问他们,他们也不说。
搬过来后的第二年,既洪武二十六年,京中又兴大狱,我们无端受牵连,被捕入狱。
这时我们才约摸猜估到父母大人迁家的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