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等待高考成绩的日子里特别难熬,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时间越久,就能感觉到丰收大队像是绷紧了一根弦,只等那结果来决定这根弦会不会断掉。
好像过去很久,又好像一眨眼的时间,大喇叭终于又响彻全村。
大队长大声喊了好多人的名字,声音里充满了激动,甚至嗓子都喊哑了,但更多的却是兴奋!
他们村一共有五十七人报名高考,竟然被录取了二十人!
几乎是3:1的录取率,而全国高考录取率是29:1,像隔壁村才只有一个大学生!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村要出名了,他作为大队长哪里能不兴奋?整个村子再一次沸腾起来,除了那些没考中的哭喊难过,全村人几乎都跟捡到钱一样欢呼,一个村子出二十个大学生,哪有别的地方能比上他们?这全是徐家的功劳!
第142章知青一枝花45
要是没有苏圆圆之前不厌其烦地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徐向东精准的重点押题,丰收大队绝不可能考上这么多大学生!
一个村子能出一个就不错了,整村都没有才是常态,毕竟这一次全国的考生录取率也才不到5%。
所以村里人对苏圆圆夫妻是真心感激,就算这次落榜没有考上的人,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一直在学,下一次,或者下下次,他们相信他们还有机会,而不是像那些早早辍学回家干活的人们,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经过这件事,徐家成了村子里声望最高的人家,没有任何人比得上。
通知书一下来,县里就来了人,亲自往徐家送大红花和奖状,因为徐晓娜和徐向东兄妹俩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中了省文理状元!
徐向东是理,徐晓娜是文,大队长跟在县委的人身后,笑得合不拢嘴。
整个省的文理状元都出在丰收大队,都被华夏大学录取了,他乐得都睡不着觉。
不但如此,苏圆圆即使落后了一些,依旧考了省第十名,被华夏医科大学录取;向玉晴成绩差一些,也被首都的华夏师范大学录取。
四人考中的全都是首都数一数二的院校,县里立即表示要给他们做个采访,刘淑英这个唯一的大家长更是重点采访对象,大家都想知道她家是怎么出了四个成绩这么好的大学生的。
一时间徐家热闹得厉害,村民们道谢的、恭喜的礼物也堆满了他家仓房。
还有几天就要报道,他们四人特意都报了首都院校,就是为了一家人不用分开,所以这次他们一起说服刘淑英,让老太太跟他们一起搬了!
家里的地租给了几户家境不太好的人家,收的租子很便宜,算是刘淑英对乡亲的一份心,两栋房子锁了,托付大队长媳妇偶尔看上一眼。
家里不方便带走的东西自然是送给了村里人,刘淑英半辈子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县里,头一次坐上火车,跟着四个孩子出发陪他们去读书了!
路途遥远,但刘淑英和两个姑娘都很兴奋,到了首都,更是觉得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刘淑英小心翼翼地看向周围的行人,低声道:“幸亏你俩坚持做新衣裳,要不到了这儿真是要被人笑话死了。”
苏圆圆笑说:“妈,咱家现在也不缺钱,您以后只管吃好的穿好的,到哪都是时髦的老太太。”
刘淑英摸了下头发,被苏圆圆和徐向东护在中间,心里轻松不少,笑着说,“你们年轻人时髦就行了,我老太太才不讲究这些,对了,咱这么些东西咋拿啊?”
“妈你放心,我去雇车。”
徐向东找了工作人员询问,很快雇来了板车,把他们从村里带来的许多行李装上去,他也坐在车上跟车走。
而苏圆圆则带着刘淑英她们去坐地铁,原身是首都人,所以她表现得很自如,几人跟在她身边也觉得不那么慌了,对于地铁在地底下行驶还速度这么快纷纷表示了惊讶,看新鲜的时间地铁就已经到站了。
苏圆圆领着她们又坐了回公交车,然后步行到一处四合院门前。
苏圆圆刚要敲门,刘淑英拉住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担心道:“圆圆你看看我咋样?没啥失礼的吧?”
她这么一说,徐晓娜和向玉晴也赶紧整理起衣服和头发,苏圆圆看看她们,肯定地点点头,“不失礼,特别好。
咱们在火车上不就梳洗过了吗?这会儿也没折腾啥,看着都挺精神。
妈你们别紧张,我外公外婆早就想见你们了,小晴,你不是还认识他们二老吗?怕啥?”
向玉晴笑笑,“那会儿身份跟现在能一样吗?不过二老人真的很好,表姨,咱不用紧张。”
苏圆圆这才敲门,她外公外婆在高考时恢复了原职,现在都是华夏大学的教授,曾经收上去的房子也退了回来,这些年的工资和赔偿补贴都发给他们了,所以他们回京后很快安顿下来,给苏圆圆的信中说他们过得不错。
这回苏圆圆收到录取通知书,立刻给他们发了电报,他们也急忙回电报,说到了京城一定要来家里住下,可不能去招待所。
苏圆圆想到二老年纪大了,怕他们去车站接,故意没告诉他们哪天会来,所以到首都直接就自己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