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没有一人发出声响。
在场的重臣们心知肚明,知道最紧要的时刻已经到来。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在君臣的寥寥数语对答之中,大唐即将经历至关紧要的抉择。
——天命、兴亡,乃至数百年的大一统,而今都悬在秦王的一语之间。
秦王同样沉默不言。
寂静片刻之后,他终于缓缓抬起头来,仿佛仰视大殿外的渺茫上苍。
“诗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诚不胜畏怖之至。”
他轻声道:“然,小子何敢让焉?“
秦王自称“小子”
而非“孤”
,这样的谦卑委婉,当然不是回应臣下的口气,而是在仰面观天,上告苍穹:
——天命如此艰难,如此沉重,小子不能不战战兢兢,惊惧忧虑;虽然如此,小子又怎么敢推辞自己的使命?
房玄龄垂首聆听,立刻摘下发冠,深深叩拜了下去:
“臣愚驽庸钝,唯愿效犬马之劳,以图殿下之志。”
伏拜的群臣随之起身,摘下发冠同时匍匐,向着秦王俯首敬拜——也向着大唐的天命俯首敬拜。
·
行礼之后,众人整理衣冠,又跪坐于长案两侧。
房玄龄端坐在长孙无忌、杜如晦之后,以眼观鼻,默默无言,仿佛只是拙于口舌的寻常老者。
但诸位学士将军暗自窥伺这位秦王府参军,心中却大感钦服——这才是真宰相!
仅仅寥寥数语之间,便为主上定下决心,指明新朝“天命”
,厘定了往后一切政务的方向,这样的当机立断、提纲挈领,便是古之萧何、武侯,想必也不过如此了!
秦王府人才济济,当然不只房玄龄独美于前。
很快,坐于前列的杜如晦便出班行礼,语气沉着:
“殿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天命’固然宏大,也须从小处着手。
而今当务之急,还在于细细梳理天书,防患于未然。”
秦王微微点头:“还请杜卿教我。”
“不敢。”
杜如晦俯首道:“以臣之见,建成、元吉的余党不足为虑,只要慑之以刑,抚之以恩,数日间便能平定。
当下的腹心之患,在于突厥。”
他拱手禀告,思路极为清晰:“突厥在长安埋有不少暗子,时时窥伺大唐消息。
而今京师动荡,人心不宁,突厥可汗必然兴兵南下。
天书所言‘渭水之盟’,想必便因此而起。”
突厥能一路突进至渭水,实在是大唐莫大的耻辱,杜如晦言语恳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