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一时间皆大欢喜,一众横渠弟子们脸上都露出笑容。
谁知明远却提出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学生有一点点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如果他把这话放在前头说,也许这话就“不当讲”
了。
但是现在明远成了“出资方”
,资方的意见大家至少要表现得重视一点。
这道理古今通用,因此文庙偏殿中人人望着明远,要聆听他的“浅见”
。
“学生以为,要恢复三代井田,不可一味模仿古制,而应当纳入对现实的考量。”
明远说得并不客气。
李复等人的眉头顿时都皱了起来。
然而张载与吕大临却相互看看,似乎都不感到意外,像是昨天明远那张“别出机杼”
的答卷,给了他们这样的预判:明远嘴里肯定能说出一些大家绝想不到的内容。
“井田制在商周时自有其存在的独特环境,但若将一切照搬到如今,却未必能够成功。
首先,如今的人口就比三代时增加了不知多少。”
明远这个话题说得很大,偏殿中大家听着,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
唯有张载默默地点了点头。
数代以来,人口孳生,早已不同于史上——这一点张载必然早已考虑过。
渐渐地,其他人都反应过来,马上有人开口问:“明师弟,可是三代以来,开垦的土地也多了不少啊!”
明远自信一笑:“人口孳生的幅度一定比土地开垦的幅度更大。
也就是说,由三代至今,每一亩土地,正在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
各朝各代都有对人口和土地数量的统计,虽然不一定绝对准确,但是大致看出趋势。
谁也没想到,明远从“井田制”
一下子跳跃到了全国的人口和土地问题。
但也没有人开口指责他离题。
大约张载门下就是这样,大家讨论时都思维跳跃,别出机杼什么的,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是可以接受的。
明远心里便有了底,缓缓地说:“学生思考多时,认为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生产力’的发展。”
殿中所有人都重复了一声:“生产力?”
“是的!”
明远心里暗自“耶”
了一声,他这算是在借机传播唯物主义思想了吧?
但表面上,明远却不动声色,缓缓道来。
“自三代以来,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一直在提高,冶铁与铸铁术令农人拥有趁手的工具,耕牛与犁耙令农人在同样时间内能够照顾更多的田亩……”
“修渠与灌溉技术都在发展,战国时筑有郑国渠,汉时有都江堰,灌溉千顷良田,泽被后世至今……”
“还有选种与育种,农人们总是会选择更适合本地水质土质,更能抗虫害,产量更高的种子播种。”
“若论起单位亩产,今时今日,比三代时已不知增长了多少。”
“这正是‘生产力’发展的缘故。”
“因此学生以为,恢复‘三代井田’,应不仅仅意在恢复古制,还应着力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以确保‘井田制’能够适应如今人口与土地的关系……”
明远一面说,一面悄悄开启了“引经据典”
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