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又在进行统一战争的同时,调整文武关系,改革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
赵匡胤在位十六年,完成了宋朝统一中原的壮举,算得上是一位文治武功的开国帝王。
也和李世民一样,是一位马上皇帝。
这宋朝的天下几乎也是他带着文臣武将们南征北战打下来的。
陈平安对于宋朝的历史看的并不多,了解的也不多,这还是当初扫了一眼。
毕竟,赵匡胤也是一位大宋的开国皇帝。
至于赵匡胤在位期间所做的那些大事情的具体经过,他是真的没办法写出来。
要是看了资治通鉴,或许还能写。
但是陈平安没看,看的不过是网上流传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版本。
故此,李世民看完之后,问道:为何如此简略
陈平安回道:陛下,臣读的宋朝史册并不多,勉强记下来了这些。
李世民略感惋惜。
说实话,他对于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还是非常欣赏的,特备是他杯酒释兵权这一阳谋,和汉武帝的推恩令一样。
实在是太高明了。
不过,李世民也记得陈平安说过,宋朝重文轻武,以至于文括武嘻。
宋朝在一开始的对外战争中,禁军和西军还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到了后来,因为文官的牵制,甚至是指挥作战,以至于武将们无法发挥出来他们真正的实力,导致宋朝在对外战争中,一直未能取得大胜。
甚至是最终被北地的蛮族打的接连败退,最后亡了国。
中原之地的皇帝,成了蛮族之人。
要不是知道宋朝有这么一个结局,李世民还真的想要学一学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
李世民轻抿一口茶,再一次开口,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陈卿,自你从青铜门至此,言谈举止间常提及后世之事,令人耳目一新。
很多见解,也都是站在了千年之后的世人之角度来思考,故此,我倒是有一些好奇,不知千年之后的世人对宋太祖赵匡胤有何高见
陈平安微微一笑,拱手道:陛下。
赵匡胤,史称宋太祖,其人生平事迹,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他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开创大宋基业,其功过是非,非一言可蔽之。
李世民闻言,目光微凝,似乎对陈平安接下来的言论充满期待。
愿闻其详。
先说其功,赵匡胤统一中原,结束五代十国之乱局,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此乃大功一件。
他实行‘杯酒释兵权’,削弱武将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之稳定奠定了基础。
更兼其重视文治,倡导科举,使得士人阶层得以崛起,文化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
陈平安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李世民点头赞同:赵匡胤确有远见卓识,其治国理念与朕有诸多相似之处。
然则,世间之事,有功必有过,陈卿以为赵匡胤之过何在
陈平安沉吟片刻,缓缓道:赵匡胤之过,或在于其未能彻底解决边疆问题,导致辽、西夏等外患不断,给后世留下隐患。
再者,他虽重视文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将的进取之心,长远来看,或许不利于国家的军事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