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唐朝时期还真的有一位治水名人,和历史上的李冰、西门豹可以比肩的那种。
此人名叫姜师度,不过,他是高宗朝出身,等到了垂拱时期才出任。
陈平安是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贞观时期的治水名人是谁。
只能说,这时候最主要的朝政方向,还是在攘外安内,有名的大臣还是那些跟随着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
早朝还在继续,以工代赈这个法子的具体实施细则,还需要商讨。
毕竟,以工代赈的作用主要是在赈,其次是工。
李世民现在拿出来用,那自然是也要稍微改变一下,看起来还是叫以工代赈,实际上,可能就是催生大唐基建工程的发展。
贞观元年少有灾情,自然也就不需要赈灾,可老百姓的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织、生产力非常落后。
也因为前期的战火纷飞,导致很多百姓都藏进了深山老林之中。
陈平安也有建言,要想办法让这些百姓可以下山,可以组建成为一个村落,可以落户,可以成为村民,这样一来,他们本身可以获得更多的耕地,大唐也能获得更多的耕地,还会多出一部分的赋税。
不然,让他们继续藏在深山老林,这些人只会自养自足,让大唐白白损失这一部分的劳动力。
陈平安说的太多,李世民听的是云里雾里,但是这也不妨碍他可以吸收其中很有道理,操作性也很强的建言。
这一次的以工代赈,其实还是和以前兴修水利差不多,区别在于,如今叫做以工代赈,同时,也多了一个工钱。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陈平安说过,小农经济之中的货币流通,铜钱放在国库,只能是一堆烂铜,只有流通起来,流进平民百姓的口袋,才算是真正的货币价值。
不仅要让国库的钱能够流通起来,还要让世家大族、富商乡绅们的钱也流通起来。
国库的钱流进百姓们的口袋,世家大族、富商乡绅们的钱,流进国库,如此循环,才能够实现民富国强。
这就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经济学文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陈平安只负责说,李世民不仅要听,还要能悟。
而当陈平安明确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负责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之后,大臣们的心思也就活跃起来。
这件事儿,如若做好了,那就是大功劳一件。
不仅仅是功绩,自古以来,治水都是能够青史留名的功绩,是足以获得很高的政治、民间声誉的。
谁不想举荐几个人,好给自己拉几位朝堂同盟啊。
贞观时期的朝堂,确实稍有党争,那是因为根本就争不起来。
因为李世民乃是马上皇帝,拥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再加上,李世民英明神武,也非常果断,深谙帝王心术,朝堂之上的官员的那点心思,他早就看透了。
,让郭安交给文武大臣们传阅,上面记载着胡商、中原商贾的双方往来大概数据。
里面更侧重于走私,也就是一些门阀世家、还有当地豪商等,为了赚钱,直接把大唐明令禁止的货物,卖给了突厥、高丽。
大臣们一看,顿时脸色一变。
大家都有一些不明白,李世民在这一次的早朝,来这么一出,是什么意思。
同时,也有人看向了陈平安,在他们看来,李世民拿出这个奏章,很有可能是陈平安的。
不过,李世民也没有让文武百官在那里盲猜,直接开口道:你们可看明白了
文武百官们连忙低头,一言不发。
嘭!
李世民一手拍桌,沉声道:当真是好大的胆子!
朕明令禁止之事,他们却还敢肆意妄为,这是不把唐律当回事儿,更是藐视王法!
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也都不敢说话,这时候,为那些商贾说情,就是为门阀世家站队,成为了陛下的眼中刺,可是,要针对这些商贾,那就是要对门阀世家出手。
这在高士廉等人看来,是绝对不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在距离玄武门之变过去还没多长时间的情况下。
所以,他们只能是选择沉默,等待着李世民的圣令。
因为他们相信李世民不是那种容易暴躁的人,更不是被人几句话就可以左右的人。
果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可以说,算得上是今日常参早朝影响最大的一项国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