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而今他也年逾五旬,却没有天时了。
机会来时,寿命却不够了,郁闷不郁闷当然,刘渊未必会这么认为。
他这个人,大半辈子都在中原游学、做官。
剥开他匈奴血统的外壳,内里其实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汉家士大夫,还是道德水平不错的那种。
就曹馥看来,刘渊无论是品德还是能力,都比王衍强,而且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他的成就没王衍高,主要原因还是家世。
门阀制度确立于东汉,于魏晋极大强化,到东晋达到巅峰,然后走下坡路,至隋唐衰亡。
而既然此时门阀制度正处于接近巅峰的时期,胡人又怎么不可能不分姓呢北朝时曾有虏姓,此时其实也有。
但虏姓地位很低,经济上相当于寒门地主的特权,拥有牧子、奴婢、草场、牲畜,政治上则连寒门都比不过,进不了士族行列。
所以,匈奴、鲜卑、乌桓酋帅是没有门第的,理论上很难做官。
但他们比汉人有统战价值。
晋廷经常给内附胡人中的酋帅、大姓赐予官位,甚至是爵位。
说白了,你老老实实,别给我闹事,我给你糖吃。
所以,人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有统战价值……刘渊就是被统战的人,但混了大半辈子,还是没混出什么名堂。
可年轻时大晋朝又处于强势期,不可能造反。
如今中原打成一锅粥,有机会造反了,年纪又大了,真是造化弄人,如之奈何。
有酋帅呼延攸至邺城,欲迎刘元海回并州主持大局,发匈奴五部之兵,以助成都。
成都王犹疑不决,还未答应。
刘元海令呼延攸先回去,自留邺城参赞府事。
曹馥说道:多的我也不甚清楚。
看这情况,早晚要走的吧。
刘渊其实想走就能走,司马颖又没派兵监视他。
但这人还是有几分忠心的。
司马颖不愿他走,他就不走了,只让呼延攸等人先行离开。
不过,正如曹馥所说,他早晚要走的。
现在不走,将来也要走。
匈奴人来迎他不是没有原因的,天下大势已变,匈奴五部的野心愈发滋长,想要趁乱分一杯羹了。
谢尚书告知。
邵勋行礼道。
庾亮跟着行礼,沉默不语。
诸王相争这么多年,好像争出事情来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