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因为无法口服外用,只能注射,所以叫“清热针剂”
,与其他清热解毒的方子有所区分。
之所以为青霉素专门写本书,给足牌面,最大的原因是经历数年,她终于建成了青霉素手工作坊。
这可太不容易了。
虽说土法青霉素制备没有操作门槛,可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门槛很大。
程丹若忙里抽空,培养了一批药物研发人员,都是从女医中挑选出的细心聪慧之辈。
她们不止知道制作流程,更要了解粗浅的微生物知识,知道“病气”
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落实到微观层面。
只有看懂了菌落,才能验证青霉素是否对症,才不会治死人。
这已经是划时代的变革。
从前,人们利用五行知识去解读某药物为何有某疗效,现在,大家却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这个过程。
程丹若没有敝帚自珍,培训女医的同时,也开放课堂,让太医院的人旁听。
于医者而言,入门了微生物,他们能够更好地划分病症,查找病症,验证药理。
不过,世事难料,这门课学最好的既不是她的女医,也不是太医院的大夫。
是和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僧人们不需要看病救人,就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对微观世界的观察中去,边观察边悟道,自有所得。
言归正传。
程丹若培训出了合格的制药人员,就尝试开一家作坊,稳定产出青霉素。
受限于技术和产能,产量依旧不高,但至少比她单枪匹马做好多了。
生产出的针剂提供给太医院和京城药铺,生民医馆遇见产褥热也可以调用,如有剩余,不定时施舍给穷人,仅限当场使用。
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她的药物名声在外,最早放出消息时,达官显贵囤药的不在少数,还发生过偷盗事件。
无论药坊怎么强调东西会过期,大家都好像听不见似的,觉得不囤就亏了。
程丹若只能改变策略,给太医院下了死命令,谁拿的药谁签字,放出去的每一支都有编号,死人就溯源,一旦被发现,以后不再提供。
靠着严防死守,才刹住了邪风。
程丹若一直等到作坊上正轨,方收集过往书稿,整理成《清热针剂详解》,这与其说是药方,不如说是通过青霉素这个案例,解答“病气是什么”
“外邪究竟是怎么回事”
“药物为什么能起作用”
。
简而言之,算是一本涉及到现代药理的书。
程丹若让谢玄英改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一回两回。
虽然这书半个月前就写完了,也不妨碍她现在提。
“不看。”
谢玄英透出还在生气的信号,“看不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