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人类发展指数:0.381(2014年)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99名
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阿拉伯国家联盟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0.1公吨(2011年)
出生时预计寿命:63岁(2013年)
收入水平:低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公元2世纪以后,厄立特里亚中央高原地区逐渐成为现今埃塞俄比亚境内阿克苏姆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9世纪,阿克苏姆帝国衰落,这一中心南移。
埃塞俄比亚形成国家后,其历代君王始终未放弃对厄立特里亚的统治。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吞并厄立特里亚沿海岛屿,于1557年占领马萨瓦港,后将这一地区交其下属埃及总督统治。
1869年,意大利殖民主义者在阿萨布取得立足点,出兵马萨瓦,并向内陆扩张。
1889年,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签订《乌西阿尔条约》,承认意对阿萨布、马萨瓦、克伦、阿斯马拉等占领区的统治。
1890年,意将各占领区合并为统一的殖民地,命名为“厄立特里亚”
。
1941年,厄立特里亚成为英国托管地。
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宣布放弃在非洲的所有殖民地,战胜国将厄立特里亚归属问题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
1950年12月,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厄立特里亚作为一个自治体同埃塞俄比亚结成联邦,允许厄立特里亚有自己的宪法、议会和独立的政府。
1952年,联邦成立,厄立特里亚组成地方政府。
1962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强制取消联邦制,将厄立特里亚合并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省。
厄立特里亚人民曾长期为厄独立而斗争。
1958年,逃亡国外的一部分原厄联邦政府官员成立了“厄立特里亚解放运动”
。
1961年后,厄人民先后成立了厄解放阵线(厄解阵)、厄人民解放阵线(厄人阵)等反对埃塞统治的组织,开展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
1970年后,厄人阵成为独立解放战争的主力军。
1991年5月,厄人阵与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并肩作战,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解放厄全境,成立厄临时政府。
随即同埃塞过渡政府达成协议,厄于两年内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厄的独立问题。
1993年4月23~25日,厄举行全民公决,以绝对多数赞成厄独立。
同年5月24日,厄立特里亚正式宣告独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厄立特里亚位于北纬12°42‘和18°2’,东经36°30‘和43°20’之间,东非及非洲之角最北部,西与苏丹接壤,南邻埃塞俄比亚,东南与吉布提相连,东北濒临红海,国土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00公里,隔海与沙特阿拉伯、也门相望,扼连接欧、亚、非海上通道的咽喉──曼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海岸线总长2234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151公里,岛屿海岸线1083公里,包括达赫拉克群岛等有大小岛屿350多个。
地形
全国依据地形地貌可划分为4个地理自然区:东部低地、东部沿海平原、中部高原和西部低地丘陵。
东部低地,平均海拔500米;沿海平原,平均海拔500米以下;中央高原占国土三分之一,海拔1800-3000米;西部低地,平均海拔1000米。
地势从中部高原的2300多米海拔,向西部低地和东部坡地及沿海平原逐次下降。
境内最高峰为中部高原的安姆巴-索依拉峰(AmbaSoira),海拔3013米,最低点为东部平原的科巴尔低地(Kobar),低于海平面75米,塞迪特河(Setit)为其境内唯一常流河,全长180公里,最大的季节河马雷布河丰水期长达440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