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现有分社100多个。
向四个海湾国家及新加坡、毛里求斯提供新闻服务,在迪拜、华盛顿和新加坡设有分社,向22个国家派驻记者。
(4)印度斯坦新闻社:私营,主要编发印度文、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尔文的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91%。
对内使用24种语言和146播音。
对外使用27言广播。
全印电视台于1959播,1976年印广播电台成为独立机构,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
截至2013年,全国共有56视台,23星频道。
电视网覆盖全国陆地面积的86.9%。
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体系。
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种姓制度并非一套绝对的社会阶层,而是借由许多不同的标准建立起来的一套相对阶序,这些标准诸如:是否吃素、是否杀牛以及是否接触尸体等。
这些标准背后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洁净与不洁”
的价值观,然而该价值观却受到实际生活中的权力关系影响。
为此,古代印度的婆罗门发展出一套称为“瓦尔那”
的分类架构,作为解释并简化整个制度的方式。
因此,这两套思维方式大致构成整个种姓制度的主要概念。
印度《宪法》第15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第17条明文规定废除“不可接触制”
。
为了保证低种姓人和贱民的教育和求职权力,印度还实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
,不仅在议会两院为他们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机构和国营企业中为他们保留高达27%的名额。
另外,还给低种姓出生的学生一定比例的升学名额。
印度人的身份记录里不再有任何关于种姓的记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