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高兴的是何熙。
他真没看错这丫头。
第一次见面,何熙对气缸套就侃侃而谈,有条有理简直惊为天人。
第二次没见,不过九封信也让人惊艳,一台发动机虽然体积不大,但涉及到方方面面,何熙几乎没有短板。
第三次见面,就是今天了。
他刚刚在门口站了许久,别的看书的人早就发现了,只有这丫头始终低头深入其中,半点没发现,这专注力,也可解释她年纪轻轻怎么就这么厉害。
现在这笔记,更是让人惊讶和动容,要知道,这些机器技术可横跨几十年,厂史上可不会写着现在最先进的是什么,但何熙就是知道,这就代表着,她学识的深度厚度足够。
最重要的是她对海州厂的用心。
能想到看厂史了解整个厂子的现状,真是有心了。
他将笔记本还给何熙:“这是了解的差不多了?”
何熙点点头:“差不多了。”
徐海信直接坐在了她对面:“说说你的印象?”
何熙直接把笔记本合上了,这些东西都在脑子里了:“海州厂从1938年建厂,前身其实不是机械厂,而是一家碾米机厂,1960年增加了发动机生产线,改为海州机械厂,1970年才更名为海州柴油机厂。
现在整个厂子有两个车间,装配一车间,装配二车间。
还有一个分厂热处理厂。
装配一车间只生产T185发动机,电机和组装T185系列拖拉机。
装配二车间主要生产其他系列发动机。
热处理厂主要是生产余热进行供暖。
热处理厂其实就是个锅炉厂,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二车间的设备也都是老旧设备,甚至有的设备还是60年代的。
厂史里大部分关于二车间的内容都是勤劳苦干,恐怕效益一般吧。
只有一车间是一条新的生产线,恐怕是T185设计出来后,全国上马这个型号拖拉机,海州厂借机申请上马的,T185应该承担了厂里的大部分经济效益。”
说到这里,何熙就停下来了,徐海信点头:“情况是这么个情况。
要不是T185,我们厂子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你短短两天能看出这么多,了解的不错。
大比武的事儿老郑和老霍都告诉你了,我来之前也定了,T185占重头戏,你怎么看?”
何熙也不客气:“那我就说实话了,总的来说,虽然海州人觉得海州厂规模大,效益好,是个工作的好地方,恨不得挤破头招工进来。
但实际上,在行业内,海州厂规模不大,产品不多,质量平平,没有亮点。”
事实也是如此,在何熙的记忆里,海州厂发迹还是史佳林出头后,逐渐打开了局面,不过错过了时代的潮流,海州厂终究止步于一个中型企业。
何熙于是下了定论:“就一句话:没任何竞争力。
这样的厂子想要在全国柴油机厂大比武中胜出,那真是挺难的。”
徐海信可没想到何熙说话这么直,不过倒是能接受,和许燕胜的话不一样,许燕胜那是从经验主义直接就看不上海州厂,何熙这是从事实推论出的结果。
他双手交叉,盯着何熙:“那你不看好海州厂参加这场大比武?”
何熙就笑了:“恰恰相反,我倒是觉得活儿虽然不好干,却必须争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