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这个地方说的非常清楚:什么是我真实的心;什么是我暂时的、虚妄的、一时感觉,这个地方,你要把它区分出来。
只要离开了六尘就没有自体的,这个就不是你真实的东西。
你要假借很多、很多的因素,这个心态才会生起,这个心态临命终的时候肯定是会败坏的。
当你到加护病房的时候,全身插满管子的时候,它一定会要消失掉,这个心临命终的时候绝对不会现前。
但是有些心态,你培养出来的时候,在你苦恼、病痛的时候,它永远跟在你的旁边,这个就是真实的心性,可以依靠、可以安住。
以佛法的角度——你依止道理的思惟,产生的这种修行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不可破坏的。
你假借某种事相的感应产生了信心,这个信心是可破坏,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判定的方法。
庚二、广历诸法分别以示可还
前文是就著音声来说明什么是生灭?什么是不生灭?这个地方是广历的其它的色香味触法其它五尘,我们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兼破缘色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
】
斯则岂惟声分别心。
其实这个攀缘心,它的表达不完全只是对音声的分别,它是普遍对六尘的分别。
比方说分别我容:你看你当初出家的时候,你就是依止攀缘心,去攀缘佛三十二相才出家。
要是佛陀老了,他身体容貌变丑了,那你这个出家的心就消失了嘛。
离诸色相:离开了这个庄严的三十二相,你那个出家的道心就消失了。
因为你假借外境而生,也就假借外境的消失而被带走了。
这个是比较粗浅的讲到五尘,以下讲到禅定微细的法尘:
广至缘法
【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则汝心性各有所还,云何为主?】
如是乃至,就是包括五尘之外的,这个禅定的修行人。
进入高深禅定的时候,分别都无。
外道入高深禅定啊,他对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全部停下来叫分别都无,对外境不再分别。
但是它这个时候分别什么呢?分别内在心中的那个影像。
这个影像是什么呢?非色非空。
他安住在那种非色非空的空亡状态,那种微细寂静的状态,他就住在那个寂静的状态里。
那么这个拘舍离,就是九十六种外道,六师外道的其中外道,他把这个当作冥谛。
所谓冥谛是说:这个外道有神通力,他有八万大劫的神通,所以他看到过去八万大劫的生死轮回的相貌,但是八万大劫之前,他就看不到了,一片黑暗,他就认为八万大劫那个黑暗呢就是冥谛——一切法生起的根源。
这个把它当作冥谛,他认为这是我的本来面目。
但其实这个是你心中微细的法尘,它还是一个生灭相,还并不是你真实的本来面目。
所以他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当你的禅定消失的时候,你那个禅定心也消失了。
那个法尘消失的时候,你的禅定心也消失了,离开了法尘,你禅定的分别功能也就消失了。
那么这样,你的心都是要归还的啊,那么什么才是你真实的主人呢?你的心一定要跟外尘接触,产生的感受、产生的想法,才是你真实的本来面目,你都不敢回光返照去承认你本来的那一念心性。
那你的心永远是变来变去,那什么才是你真实的永恒的主人呢?是这个意思…
到这个地方,佛陀的破妄显真就全部告一段落了,这个思想主要告诉我们云何应住?我们看讲表:
这个附表─-它的重点在于破妄显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