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书屋

第62章(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皇太后王政君又气又恨,举起玉玺朝前来讨印的王寻、苏献扔去,由此崩掉了玉玺一角,留下瑕痕,后来用黄金镶补在缺口之上。

此后,传国玉玺一直是天下霸者共逐之鹿,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会被讥为“白板皇帝”

,被认为底气不足,而遭世人轻蔑。

正因为传国玉玺是真命天子的象征,是统治者至宝,引来多方苦苦争夺。

玉玺辗转流传,历经沧桑——东汉光武帝刘秀得此玺于宜阳;三国孙坚得此玉玺于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的妇人死尸项下。

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吴氏,逼迫孙坚交出玉玺。

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曹操;公元220年,曹丕篡权,逼汉献帝禅让,汉亡,玉玺归魏,曹丕派人在传国玺肩部刻下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字样;公元265年,司马炎同样篡权,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公元311年,前赵刘聪虏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夺走玉玺;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

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隋朝统一华夏,传国玺遂入隋宫。

唐代立国时,传国玉玺被隋炀帝皇后萧氏带入突厥,唐高祖、唐太宗父子只得重新自制玉玺,新的传国玺为白玉所雕,上刻“皇帝景命,有德者昌”

八个篆字。

因唐高祖李渊祖父名李虎,虎成为唐代国忌,需要避讳,所以钮首只有五螭盘踞。

不过“皇帝景命,有德者昌”

玺文带有典型的贞观流风,比妄自尊大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高明了许多。

后来唐军大破突厥,迎萧皇后回中原,和氏璧琢成的传国玉玺也重新落入唐太宗手中。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唐天佑四年,朱温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立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又十三年后,石敬瑭引契丹军攻入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此段故事参见同系列小说《斧声烛影》),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关于其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到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元人曾得到过传国玉玺,于是不断对蒙古诸部用兵,除了防边的用意外,也有想得到传国玉玺的动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大才子解缙上万言书,即有“何必兴师以取宝为名”

的话。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十月,太学生周敬心上书,对此说得更清楚:“臣又闻陛下连年远征,北出沙漠,臣民万口一词,是因为没有得到传国玉玺,陛下想要得到它罢了。”

明成祖朱棣子承父业,连续北征大漠,无非也想得到传国玉玺,但始终未能如愿。

传国玉玺遂成为千古之谜。

后记关于《和氏璧》小说

中国有着历史极为悠久的玉文化。

有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存在着一个称之为“玉器时代”

的时期。

在远古先民的眼中,坚硬光润的玉石是天地鬼神的食物,即所谓“天地鬼神,是食是飨”

,而凡人佩玉,则可以趋吉避凶。

正是这种美好的愿望,激励先民们耗费巨大的时间和心血,将玉石一点一点琢磨成精美的玉器。

到了后世,玉成为礼器。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说:“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神圣罗马帝国穿成窝囊小姐的贴身丫鬟三国之天下无双玄学大佬只想当咸鱼大国工程漫兽竞技场(系统)当幸运值为max时极品捉妖系统九龙吞珠绝色占卜师:爷,你挺住!万界基因替身养猪去了[快穿]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枭门邪妻快穿之路人不炮灰NBA禁区推土机我的狗狗公司闻名世界全能影后的花式撩法异世界:狼人领主,我靠魅魔发家神农别闹龙符是他唯一的光我的未婚妻是主播传奇篮神大话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