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李满囤看他爹是真的高兴,方才放下了自己的小心思。
言语间也不由得多了几分亲昵。
“爹,”
李满囤告诉李高地:“我想着如果王家的这胎是儿子。”
“我就送他进城念书。”
“故此,我就买了南城孔庙对面的房子。”
“我没别的想头,就想让孩子打小就沾沾孔庙的文气。”
李满囤说一句,李高地赞一句,一直到李满囤说完,李满地方满意道:“你想得对。”
“咱们庄户人想往上走,可不就得靠孩子念书上进吗?”
谁都知道庄户人家改换门庭的唯一法子是科举。
科举的起步是童生试。
童生试要经县考和府考。
县考到也罢了,考试就在城里县学,这府试却是要去府城禹州考试。
虽说禹州离雉水县只120里,牛车半天的路程,但穷家富路,一趟行程食宿也得有几吊钱,若是一次考中还好,若是考不中,来回这么几次,又岂是一般人家能供得起的?
所以,高庄村的孩子虽说也上学念书,但都只是识字,念些《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之类,并不学对韵和经书。
高庄村至今只里正家的孩子去府城试过童生试,且还落了第,故李满囤并不愿夸口,直言孩子将来要科举。
李高地心底明白李满囤的顾虑,也不明说。
但心底的欢喜却是比知道儿子们都在城里买了房还更甚––村里买房的人家多了去,但似满囤这样,为孩子念书上进而买房的,却还没有。
满囤能有这份见识,李高地觉得他死了也能闭眼。
听明白了李满囤话中未尽之意的,还有李满仓。
李满仓赶城里买房,起初只是出于心里一个不可为人说的执念––他不能差大房太远。
大房既然在城里花三十吊钱置了铺子,他有钱自然也要买个等价的宅子。
但此刻听到李满囤的话,为儿子们将来的营生愁苦了许久的李满仓方如梦方醒:他钱财上虽赶不是大房,但他有三个儿子呢!
他三个儿子中,只要有一个,能读书出头––不说似城里谢家的谢老太爷、谢老爷一样能中进士、举人然后做官,哪怕只要能中一个童生和秀才,都足以使孩子在族里村里甚至城里真正立足了。
就比如他吧,城里买了房,又能如何?他在城里还是没有营生。
他还是得在高庄村种地、摘枸杞。
而他的三个儿子,若没有其他出路,便就还和他一样,继续种地、摘枸杞。
他,李满仓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但他的三个儿子,贵雨、贵祥、贵吉呢?
家里现在富裕,一年光卖枸杞就有七十吊钱的收益。
但再过二十年呢?孩子们大了,还不是得分家?
贵雨,作为长子,还好,能得7层家业,以枸杞算,一年能有49吊钱的收入,可贵祥和贵吉,要怎么办?一年才11吊钱,这可叫他们怎么活?
所以,李满仓早就在想,一味的土里刨食是不行的。
儿子们必须有其他出路,比如进城开个茶水铺或者学个手艺啥的。
正思虑着呢,可巧得了李满囤这些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