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他叉着腰看了一会儿徒弟儿子干活,然后方拿桶装了一桶灰泥,走到围墙边,往地基里一跳开始砌墙。
围墙的地基已经为李贵林、李贵银两个小工堆进了一堆石头。
买来的一船碎石不止大小不一cc大的足有一尺方,小的,则只有拳头大,而且形状也不规整,有的圆,有的方,有的还带尖角,总之没一块方正平整,每一块都极具个性。
红枣以为面对这么一堆不和谐的石头,石匠怎么都该先挑选一下,比如拼积木一样,对一下形状。
结果却看到那师傅石匠极随便地拿了块石头,抹了泥沙就堆了起来。
几十斤的石头,就这么单手提了,红枣想,就冲这师傅爹石匠拈石如拈花的本事,说有祖传秘方,似乎也不算吹牛。
师傅爹石匠墙砌的极快,不过十天,就砌好了红枣家长高八尺、宽一尺,总长二百六十尺的围墙,然后带着李满囤给的一吊工钱,同儿子徒弟拎着空坛子,卷着草席,潇洒地走了。
石头还剩下不少。
从中,李满囤先挑了几块略微平整宽大的石块铺在河沿上下池塘的脚窝里充当垫脚,然后又挑了几块细长形状的石块放置在菜园的垅间,这样,不管是浇水锄地,还是摘菜、种菜,都不会踩到烂泥了。
围墙打好,安全感备增。
入夜,把围墙的前后门一关,红枣一家就可以放心的敞着门睡觉,凉块多了。
打围墙期间,王氏每日得闲依旧上山摘枸杞制干果,加上前一段时间做的果子,足有120斤。
李满囤进城将果子换了七吊加两串钱。
腰里有了钱,李满囤的胆气就足了,他以两百文一天的工钱,请了一位城里建房的师傅和他的四个徒弟来修房。
然后又请了村里的木匠带木料来家里做工。
做工期间,王氏要做所有人的一日三餐,只得暂停了枸杞的采摘,专心做饭。
城里的师傅就是不一样,他看了李满囤的地基后,立刻就给提了两个改进建议,让红枣大为佩服。
师傅提的第一个建议是卧室的炕洞由村里通常的室内改到屋后。
红枣恨死了屋里烧炕,每次烧炕呛一屋烟不算,还得预防煤气中毒。
现听说炕洞能修在屋外,自是举双手赞成。
看来,红枣想,有机会,还是得进城啊。
前世也是这样,城里的生活水平比农村高多了。
师傅的第二个建议是堂屋后墙侧开一扇门,这样后墙的厨房就能直通堂屋,饭菜不容易冷。
对于这个建议,李满囤心存疑虑:“冬天刮西北风。”
“这北墙开门,不会冷吗?”
“不冷,”
师傅极沉着地说:“只要后门挂个棉帘子就行。”
师傅的话再次坚定了红枣进城的决心:她不能一辈子窝在这个连棉帘子都没见过的村子里。
两个建议,李满囤不过思了一刻就同意了。
村里每年冬天都有一夜之间,因烧炕而一房人死绝的灭门惨剧。
所以只要能杜绝这种危险,即便室外炕洞比室内废柴,李满囤也愿意。
至于加一个棉帘子,李满囤财大气粗地表示:搬新家要买新铺盖,家里原有的旧被改改,不就是现成的棉帘子吗?
夏日多雨。
开工没两天,一场午后急雨浇透了王氏最新摘的二十来斤还没晒干的枸杞。
王氏心痛不已,这可都是钱啊,三,四百文呢。
李满囤也是发愁,这家里人少,又没个老人,以后出门做活,万一下雨,这家里晒的枸杞咋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