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如今北海公未加侍中,可见朝廷并未有意让其入宫执政啊。
如今陆家看似一枝独秀,但大势仍是门阀执政,皇帝病危,涉尚书事者不会只有一家。
陆家独领,难免饱受非议。
因此陆侍中为北海公加此虚衔,也是在其他世家叫嚣之前分摊自己的权威。
北海公如果接受,由于未加侍中,在入朝后分摊世家们的压力,也会沦为陆家的喉舌。
若北海公固辞,那么其他世家并无北海公之地位功勋,也不会因为尚书事而闹开。”
王赫一边慨叹一边点头道:“这小娘子也够会玩啊。”
吴玥笑着擦了擦佩剑:“逆风执炬,必然自焚烧身。
殿堂秉烛,才能光照世人。”
第245章暗变
《论语》有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月初三,上巳节,士民祓除畔浴,天子亦要率皇后与妃嫔与郊外祭祀高禖。
自崔谅之乱后,皇家已不行祭祀许久,或为安抚民心考量,或为皇室权威考量,这场郊祀已被有司提前拟定下来。
即便是门阀执政,但并不意味着御座上的皇帝无关紧要。
海清河晏之时,十二旈的国君仍需被拿出来在民间遛一遛。
世家们拱卫皇权,这是天下最体面的职事,通过祭祀对皇帝进行确权后,他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将这些权力截流。
如今长安郊野已无敌兵,只要将流民安顿好,郊祀自然无忧。
随着祭祀高禖之礼提上日程,朝廷内的新一轮任命也颁布下来。
原本不常置的太常,由渤海高氏的高宇初担任。
这一信号微妙地暗指了渤海王或将迎娶楚国公主,高氏作为渤海国本地豪族,荣任九卿,既是对渤海王的抬举,也是对楚国公主的尊重。
毕竟魏国已称得上是连年战乱,继续打下去,熬干的不是国库,而是世族。
因此,各家对皇帝抬举宗王的举动也多有容忍。
自前朝太康年间,宗王与封国世族便有诸多联系,或姻娅相连,或主臣相托。
成都王司马颖之于蜀郡常骞,琅琊王司马睿之于琅琊王导,所谓昔日“王与马,共天下”
之局面便有颇多地域政治之因。
诸侯王不乏辟封国内世族为官,情同兄弟,义同交友。
世族以家族利益为宗旨,和本地宗王相互扶持,成为了一荣共荣的政治关系。
渤海王元洸治下,除却国相是汉中王氏的王子卿外,属国官员大部分都是渤海本地世人。
封国之内的政策、赋税、铸业、鱼盐,在部分奉予宗王这个所有人后,余者皆是世族们的隐性红利。
这既是帝王无力插手皇子封国的衰颓,也是世族内部潜移默化的规则。
上巳节前,宫中仍发生了一件大事,薛容华竟在小伽蓝寺被找到。
当日保太后欲杀薛容华,宫里那么乱,一年多来都杳无音信,大家总觉得薛容华早已不在人事。
如今薛容华被人寻到,皇帝自然也是欣喜的。
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说来也巧,五皇子元洸于小伽蓝寺中祭拜,要奉香火钱。
当时五皇子随身携带铜板不多,取出后细数了一回,便点了八百零一枚铜钱,说,既是为父皇祈福便奉与父皇诞辰等同之数祭奠吧。
待祭祀完毕,佛像后禅室遂有响动,随后容华一身缁衣踉跄走出,含泪而泣。
薛容华被找到后,即可被安排送往后妃们居住的宫室。
魏帝见了前来复命的元洸,内心也不乏感慨:“她心里到底还记挂着朕。”
元洸闻言只是默然,他是少数知道故事真相的人之一。
他所奉的并非八百零一钱,而是七百一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