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不过,其心情之恶劣也可想而知。
“应该不是高宇初,他是渤海王的人。”
魏帝皱着眉头喃喃道。
他了解元洸的脾性,偏执乖戾,不干出点弑兄夺妻的事,已经算是不寻常,更不会与陆昭他们合作。
“禁军没有少人,跟随他们出郊祭祀的就是陆归部。”
陆归前一日加了护军将军,可以任命以及调任长安城的宿卫武官,并且有安排銮驾出城护卫之责。
必是陆归把人调出去的!
而负责监察武官擢升、调任、以及祭祀大礼随行军队的则是……太尉。
思至此处,一汩冷汗从魏帝身后冒出。
太子放了陆归坐这个护军将军的位子,到了自己这一步,也是可以找个理由拖延的。
但是秦州刺史陆归前一日快马加鞭送来了秦州土地人口的核算名录,褚潭也上表愿为太子乳母奉一乡之地作为封邑,这是为李氏抬高身价必要的一步,也是进一步巩固皇室在秦州新平势力的一个好机会。
因此他也没有犹豫,将护军将军作为回报给了陆归。
他对此并不担心,太子领行台大军及百官归来后,既有的禁军势力和朝廷格局必将会有所改变。
到时候再逐步调整,收回长安城的宿卫,也都是可望之事。
至于北海公的默许,他也未曾料到,大抵是陆昭暗自通信北海公,言宫内或有变数,请北海公一同拱卫太子。
而北海公先是受陆昭之惠领了太尉的加衔,此次陆家甚至让出了独控皇储的专权,可谓诚意满满。
而对于自己这个皇帝,想来当年更化改制,伤了老宗王的心,宁可去相信第一个主持西郊祭祀的外姓人,也不愿意体量当年他这个傀儡皇帝的苦楚。
是了,他也未曾想到,陆昭会捕捉到自己这次发起宫变的意图,即便不是冲着陆昭本人来,但这个年轻人依然在两天的时间内做出了最快地应对,甚至在接二连三与皇权兑子的过程中都占尽了上风。
他原本想借用这次宫变,夺了姜绍的营兵,为现有他能掌控的禁军增加一些力量,也能为李氏在禁军中添几分底蕴。
可现在,尚书印、中书印、司农印都不在他手中,即使成功夺了姜绍的兵,也没有合乎法理的诏书示与百官和百姓。
仅有一个皇帝印玺的密诏或许可以骗过一些底层的禁军和城外的百姓,但无法骗过那些世家和官员们。
没有经过他们圈子的同意,硬抢,那就是不守权力游戏的规则,更无异于直接掀桌。
继而这种惊恐会传播至每一个参与执政的世家中,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皇帝的行为是难以预判的,是极具风险的。
那么下一步,这些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应对,那便可想而知了。
他甚至隐隐感觉到陆昭把那么多世家子弟调至殿前充当宿卫,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遏制他有这种不顾后果的举动。
而反观陆昭这一动作,放弃了独自把持皇帝,反而告诉大家,皇帝是共有的,这个规矩我是承认的,可以说是无比老道。
这次行动必须终止!
魏帝道:“刘炳,你亲自去李氏那里,替朕传一句话。
今夜无云,必不成雨,不必急着给太子备伞了。”
刘炳低头应了一声诺,旋即走出大殿。
姜绍身为太傅,与吴淼一样,也具备开府的资格。
然而接连几天,由于上次元湛的失言,导致他原本为数不多的属官都已接二连三的离开。
现下他所拥有的不过是由三公直辖的一营兵马,部署在府内,而府外仍是隶属于殿中尚书的禁军。
然而今日府外的宿卫竟少得可怜,姜绍也不由得心生疑窦,却不敢直接盘问这些宿卫,而是让一名亲信宦官前往司徒府看一看。
毕竟同为三公,如果朝廷有什么大事,司徒府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动。
但那名小宦回来后却带来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吴淼本人并不在司徒府内,而是早早转移至司马门附近的高阙中,被禁军保护了起来。
有人要起事?姜绍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阴谋的意味。
说实话,直到现在元湛与北海公的嫌疑都没有被完全撇清,或许有人想要彻底肃清自己,以防止宗室乱政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吴淼显然已被太子优先保护了起来,而那位未来的太子妃兼现任殿前尚书怎么就那么配合,将自己府衙附近的宿卫撤去了那么多?那必然是有人即将对自己发难,而陆昭明摆着不想参与其中。
可是他已经位置太傅这种虚位,除了这两百人的营兵,还有什么力量值得旁人如此惦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