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所谓爱民可烦,若我过重金城门下百姓安危,慈悲而不忍其受苦,则金城不克,难归王统。
是以战亦频繁,祸亦频繁,待冬日万物寂然,百姓饥馑,饿殍千里,这自是一恶。
若以慈悲而示弱,来日敌国来犯,必以其他治下之民而要挟,那时我可又要放下屠刀?”
陆昭的周身忽弥漫出一种难言的气势,顺着她细洁而修长的手,直指苍穹,“我为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执宰,身所肩负,自是江山百姓,眼前慈悲或许得获小功,免一小战。
但若君无威将无利,则敌国轻犯,连年战乱,我之罪业便是祸天下百姓。
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杀人安人,杀人可也!
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我执一法而成正果,足矣!”
崖岸孤高,在场之听讲者、戍卫者、众僧、随侍莫不寂然。
其中不乏有所回味之人,意识到魏军并不会放弃攻城,届时自己亦可能身死,也都惶然散去。
一时间,法坛下仅有寥寥数人而已。
道弘慢慢将刀刃放下,道:“恪行奉经,可算上等。
中书之论,已具佛性,贫僧恭送。”
道弘说罢,施一佛礼。
此时若近观,亦可看到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丝丝细密的汗水。
第185章传道
金城南北此时俱有定论,人也散去。
先前不乏来往于元澈大帐与法坛的斥候随时传递消息,元澈在第一时间得知陆昭被众人伤到时,便令冯让领自己的亲卫骑兵前去将陆昭送回。
自己则率领中军以及数万甲士列阵,似有随时准备攻城之态。
陆昭与道弘临别,已将分道,却不由得好奇问道:“道弘法师是怎知我身份的?”
道弘慈祥一笑道:“陆中书所执言论似出自《大涅槃经》,似是东晋年间法显和觉贤的合译本。
此译本多流传与世族之间,因此贫僧便大胆猜测女施主自南朝而来。
如今北来南人,身为女子又能具备此义理者,除却陆中书之外,又还能有何人呢?”
陆昭偶得老法师赞誉,一时间倒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这几部佛经我已记不大许多了,也是临时抱佛脚,至于《大涅槃经》我也不过是强作伦而已。
对了,先前我家表弟去禅院借了抄本,不日定将奉还。”
“施主不必客气。”
道弘施了一礼,“抄本能随中书供奉行台,日后得入长安,也是大功业。
《大涅槃经》中原译本不多,中书令所读东晋年间译本,也仅仅是译了原经初分的前五品。
不过这些年来,武威译经师昙无谶已将《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全部翻译完,抄本现存在灵岩禅院里。
施主若有需要,闲暇时可令秀安至尊府为施主阐述。”
道弘虽是出家僧侣,但因佛教要散布中原所需,还是颇有入世的明觉。
对于陆昭这样的位高权重者,若能取得联系,令佛法沾染,对本教的弘扬也是极好。
况且道弘也认为陆昭所执并不偏激,也非石虎等虽奉佛法却仍喜好杀戮的疯邪之人,本身对玄学与佛学的理义思辨也有造诣,来日未必不能完善这些学说。
其他弟子听罢也是目光灼灼,如果能让秀安在其身旁时时授业传经,那么这位权势赫然的陆中书也算是佛门弟子了,自己的势位也能相继提升。
这些情绪也都落在了道弘眼中,秀安能得以亲近自然是好,不过对于陆昭能否成为佛门弟子却并不抱希望。
果然,陆昭并无兴趣,仅仅一笑道:“对于佛理诸言,我不过是有所涉猎。
中原屈子曾做《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佛理玄理,我皆不愿持于一端,道自存乎天地,存而不论即可。
至于先贤之言,圣人之音,不过是窥得天道而作言论,非聪慧者不能得其全,非灵根者不能晓其义,我倒不必自迷于途。”
道弘闻其言论,自知其意,但是旁人对此仍有不忿,一颇有地位的僧人张口便道:“释家传自古久,愿闻者所得总有一二。
中书做此言,不过虚与委蛇罢了,既如此,直言便是,又何须以美辞惑众?”
道弘知此人出言惹祸,但也想借此看看陆昭的心胸格局,故也没有出面阻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