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崔谅部此时便驻扎于此。
先前他原本提议驻扎长安城北的池阳,然而太子督中外诸军事,如今又加录尚书事,乃是高于尚书令的台中长官,对于他军中各项事宜均可驳回。
驻守池阳之议,便未曾获批。
崔谅望着演武场上的士兵,这些跟随自己数十年之久的精锐,即便是寻常操练,目光中亦有悍气。
然而这些时日,营中还弥漫着不同以往的气氛,似有阴谋在酝酿。
昔年崔谅坐镇上庸,背靠荆汉,世族林立,南有强楚,独守国门。
伐吴之战时,蒋周二逆将戮储君,是自己秣马厉兵,张帆驱橹,顺流而东,截两州逆贼援兵,洒血大江。
想当年目视江东,其兵甲之盛,战而必克,无人可媲美,连苏荆州分陕之重,都不足入目。
那一刻,他是如此得意,崔氏自国史之狱而式微,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终于有了方镇之位。
那时他匡扶社稷于倾危,救储君于敌封,本以为凭此功业,可以获得荆、江等地的刺史之位,亦或是女儿可得太子正妃之位。
然而最后,中枢权柄尽在关陇世族之手,对于其安抚,太子也只为他加礼封侯,位如九卿。
他心灰意冷。
今年,朝廷诏各将驰援关陇,丞相贺祎更以荆州刺史督军事许其战后领受,为家族荣耀计,他选择再次领兵北上。
只是这一次,他在接见贺祎之子贺存的同时,还通过崔惟仁联系到了太子。
孤注一掷从来换不来尊重,崔家只会在一次次政治拉打中变得更加卑微。
手握兵权摆出一副悍勇姿态,然后让这些世家们乖乖坐下来,听自己讲一讲道理,而不是讲自己的道理,来让这些世家乖乖坐下。
自伐吴之战后,崔惟仁便入太子麾下,完成京口等地的布置后,随其北上归都。
而崔道成则转任河南,与王安等人在司州任当地官员,如今也坐到了河南郡守的位子上。
这些布置果然让贺祎对自己高看了一眼,而太子依旧我行我素,甚至令自己回守上庸,方不失封侯之位。
因此崔谅决定支持保太后易储。
只是近日事态颇感微妙,三辅地区对于自己的驻守,不乏浓浓的恶意。
台中风云突变,薛、贺两家联盟不在,薛琬转任尚书令一职,借着其所枝蔓的官僚体系,为皇权发声,并且在政策上对自己有所压制。
而贺祎也在这段时间内韬光养晦,若无必要,绝不在台省露面。
朝中两大权奸势位俱赫,而自己多年的浴血奋战早已被目视为祸。
这个世道已经烂透了。
崔谅扫了一眼远处的山丘旷野,凋敝的民户与山水雕就的庄园相形见绌,仿佛一晦一明。
他对长子崔敬下令道:“淳化县令陆放已拨粮草赈济灾民,想必后几日不会有更多的粮草送到营中了。
你率部众去这些庄园中交涉,令这些世家务必缴纳谷粮,凡有荫户男十六以上,六十以下者,捕纳充军。”
崔敬望向父亲,有些犹豫道:“父亲行此举,未免有伤人望,世族敬畏不存,父亲即便拿下长安,只怕也难得进位三公。”
崔谅冷笑道:“敬畏?世族这种东西没有敬,只有畏。
这个世道既无道理,也无秩序,高门居官无任,寒门出头无望,放目远眺,皆是狐犬豺狼。
若要立世,你得抢了他们的粮草,后面站着百万雄兵,然后你在这个世道说得每一句话,才有可能获得认同。”
说完,崔谅忽然斜目一凛,语气冷然,“另外,此在军中,谁为汝父,下去领罚。
领罚后再去办你的事。”
次日,禁中出诏,加薛琬为护军将军,掌中下层武将升迁以及调度。
而扶风县前夜,诸多大户被军队劫掠,薛琬连夜赶往台中,除了安抚各家,还要不时提醒,此为丞相引祸水入三辅之过。
而贺祎亦有回言:薛琰统抚夷护军,汉中粮草多为赈灾所用,至于崔谅军用,未能获准,至今才有了崔谅的纵兵劫掠。
此后,薛琬继续调任南军部将修筑城防,而贺祎也命陆归下放一些将领,巡游三辅后,充任宿卫,以补薛琬调兵后所留下的防御漏洞。
就在这样一个公卿异议,朝野喧嚣的夜晚,靖国公陆振命人拆掉了象征爵位与尊贵的恒门,领全家开宗祠拜祭。
所有的仆从皆被拒之门外,曾为陆振殿中护军的张文烈领一众忠仆驻守在最外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