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若是在其他时候保太后这样做也就罢了,如今贺家引崔谅入三辅而驻,同时立汉中王叡为国相,易储之心可见一斑。
此时还要枉顾嫡庶尊卑,立陆冲为渤海王文学,其中未必没有隐晦表达自己政治野望的想法。
思索良久,陆昭低头道:“臣兄侥幸,竟得陛下与太后之垂怜。”
其实这件事终究还是保太后与皇帝之间的较量。
自己不疼不痒地表个态,算是默认,实在不宜过于刻意地宣扬立场。
况且,她也不知道陆冲本人是否知道此事,亦或已经早早应下此职。
高门世家,大家虽在同一家族,但各人的政治资源与人脉皆有所不同,至于诉求与愿望更是大相径庭,实在不宜过分强求而终至失和,只要家族整体繁荣便好。
如果这个渤海王文学真落在了她家的头上,那么首先要做的也不是划分敌我,而是要善加利用。
仿佛一切皆已无上圆满,陆昭从永宁殿退下,并由保太后近侍琳琅亲自相送。
望着逐渐远去的人影,保太后的目光瞬间冷了下来。
过度伪装的热忱褪去之后,剩下的只有疲惫,她缓缓闭上眼睛。
第117章公器
随着太子元澈携新任车骑将军陆归入朝,整个长安倾成沸汤。
按礼制,大胜归朝应先于京郊驻扎,待皇帝宣诏后入城。
而入城礼由外城起,由迎礼官引导,金吾卫护送,主将入城献俘等种种事宜,都应与当年灭吴之战同般,甚至规格更高。
或许是太子出征在外时,皇帝饱受关陇世族压迫,此次太子入朝,父子二人竟颇有默契地秘而不宣。
当贺斌看见禁军浩浩荡荡迎回太子与陆归的仪仗之后,亦不由得大惊,转身便疾驰前往丞相府。
丞相府内,贺祎正独坐在案前阅览文移。
今日事情颇多。
新任女侍中陆昭在宣室殿的表现不可谓不惊叹。
而与此同时,王峤更是借机发力,在太子与陆归回朝之际,大肆在长安宣扬宣室殿中君臣奏对,却对陆昭实际入侍的保太后只字不提。
下朝之后,陆昭玉面蛟龙的称号已传遍长安,可谓响亮,舆论导向如此,以自家为首的关陇世族不得不有所收敛。
此时门外已响起贺斌的脚步声。
“速带我见大兄。”
待贺斌入内,贺祎缓缓站起,笑容恬然道:“贤弟有何事?”
贺斌此时甲胄未除,眉目之间亦不乏急躁:“太子与车骑将军归朝!”
意识到周围还有侍奉之人在侧,他便挥手示意众人离开,之后紧闭房门,压低声音道,“是否我家接触崔谅之事已泄露?”
贺祎皱了皱眉。
其实贺存私下接触崔谅这件事,他做的已是滴水不漏,按理来讲,不可能为他人获悉。
不过太子忽然归来,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大多数成功的政变,皆是在上位者领兵出征,远离中枢时发起的。
虽然在军事上,领兵在外对于在内部发起政变的人来说是一桩恶事,但由于情况不同,便有益大于弊一说。
由于自家控制禁中,丞相霸府,保太后本人也有制诏的合法性,贺家完全有矫诏易储的能力。
太子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此时领兵出征,远离中枢,便无法阻止这场政变。
而一旦失去合法性,在军事与政治上皆会变得极为被动。
况且如今凉逆叛乱未除,太子腹背受敌,处于最为劣势的地缘,因此一旦发动宫变,太子的首要选择大抵是忍气吞声,暂驻兵不发。
之后贺家自然有时间慢慢将其消化。
不过贺祎并不认为以太子的个性会任世族废位揉捏,因此他最终的备案是发动宫变,诏太子入朝,然后将其与军队慢慢剥离。
至于是否废位,反倒不急,太急,那些亲近太子的军方势力便会第一个扑过来,更何况司马门和武库还不在自己手里。
与其内耗攻伐,贺祎更愿意温水煮青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