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大胜或可名留青史,但完胜必将引火烧身。
身为宗室,无论是长安还是行台的世家都对他抱有浓浓的敌意。
甚至为了削弱他的功勋,开始命人散布一些谣言。
譬如当年凉王攻打长安的时候,他为什么不出并勤王?此次勤王又意在何为?
对于种种泼污,元丕并不作任何申辩。
其实对于当年凉王攻打长安,冷眼旁观就是他的本意。
长安的帝王废除了族制,鲜卑与宗室地位一落千丈。
他真想看看凉王是否能攻入长安,将政局清洗,让鲜卑和宗室恢复以前的荣光。
他甚至对崔谅都不乏期待,他也知道当崔谅血洗长安时,就注定达到了此生权力的天花板。
而仅仅是为了这样一个天花板,崔谅以一介寒门之资而触碰到这个高度,又付出了怎样惨重的代价。
然而当陆昭来到北镇的时候,他仿佛忽然看到了撬动时局的力量。
她也是世家出身,但亦生长于皇权背景。
在家学与经传登峰造极的那片雪山之顶上,又露出一片火山的灰烬,她经历过痛苦的打磨与欲望的啃噬。
她将他引入局中,并向他表示尊重,但这份尊重的方式却又小心而谨慎,对于郊祀的问题表达得更是隐晦。
她小心翼翼操刀,精准地切割着各个势力的利益点,以期避免任何冲突所引发的内耗。
譬如这次淄川王元湛所提及的迁都之事,陆昭甚至没有表示出任何回绝的意思。
而是稍稍绕了一个弯,通过将谢颐、魏氏父子捆绑论罪的方式,绕过了皇帝和心思不明的皇子们,来试着与自己进行一场对话。
而后日,便是陆昭来灞城以来使的身份正式面见自己。
二月十四日清晨,陆昭以殿中尚书身份,持天子旌节、驺虞幡,驾法簿,随众两千余人前往灞城外。
驺虞幡乃前朝之最重者,每每朝局之危时,兵事之险时,多用以传旨、止兵,见之者辄慴伏而不敢动。
陆昭却并不以此为重,命大部分兵员停留在灞桥以西后,仅领千人与随驾过桥。
而城上的北海公元丕见天子旌幡来此,连忙命人打开城门,随后亲自下城,依礼相见。
此时以元丕为首一众北镇将领,另并元丕的长孙元澄、次孙元深,齐齐整整跪在灞城门前。
陆昭也旋即宣读了皇帝的诏书:“夫大德重义,亟闻其教,世敝国危,希遇其人。
自非达义之至,识正之深者,孰能抗心卫主,舍身固节者哉!
北海公丕,文辩优洽,秉尚贞悫。
当要逼之切,意色不桡,厉兵诛逆,气震凶党。
白刃交至,忠志不移。
古之怀忠奉贞,未云出其右者。
今封北海公丕为太尉,兼朔方郡太守,督北六镇军事,持节,平尚书事。”
原本元丕神色淡然,但是当他听到加封太尉一衔时,已然有些出乎意料。
最后听到平尚书事的时候,面色已转为震惊。
陆昭深知元丕脾性,此行也没有带太多世家子弟,殿内禁军还要交给陈霆与许平纲,因此仅带了吴玥和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冒牌的陈留王氏王赫随行。
吴玥和王赫离陆昭较远。
王赫对这些官职头衔并不熟悉,只皱着眉头不露声色地低声问:“这衔儿怎么听着和以往有点不一样啊。”
王赫自崔谅进京后,执掌永宁殿周围的宿卫,这种诏书听得多了,竟也培养出一点语感出来。
吴玥轻笑了一声,道:“你还真说对了,是和以往的不一样。
你以前听的那些权臣的加封基本上是录尚书事加侍中。”
碍于礼仪,吴玥也没
有与王赫多说,只见北海公元丕激动地领旨谢恩,随后引陆昭等人入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