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陆昭默默蹲伏在地上,内心哀哀地吃痛,眼前浮现的墨色文字令她眩然:“父亲他犯了大忌,想必是不能善终了。”
彭耽书多聪灵的人,闻言后也大抵知道了内情,于是俯下身来,轻声安慰道:“不会的,不会的,参与的有这么多人,老国公年高,名爵又摆在那里,没有人会猜忌老国公,老国公定会……”
“不。”
陆昭将脸埋在膝中,死命地摇了摇头,“是否被猜忌,能否善终,这些与年龄无关,与爵位无关,仅与出身有关。”
他们到底是前吴遗族,成分难纯。
傍晚风气,西北风沙劈天斩地而来,震得门户作响。
彭耽书也便留下来,陪着她。
天色昏暗,两人并头躺在一张床榻上。
岁月未曾静好,而为此负重之人又能走多远呢?
第204章寂寞
次日旬休,陆昭与彭耽书一早起来,欢天喜地上了回妆,便叫粥来吃。
陆昭与彭耽书在署衙内行走,皆不著胭脂,借着旬休描眉画鬓,也算是忙里偷闲的小小趣味。
厨房里来了新厨子,烧得一手靓粥。
凉州食材稀少,肉类通常不过鸡羊两种。
厨子自取了肥鸡,胸脯肉用刮刀细细刨成腻蓉出来,下锅用鸡汤烹好。
待陆昭与耽书二人梳洗完毕传膳,方才将细米粉、火腿碎、松子肉等入汤锅,翻勺搅匀,端承上桌。
又有腌冬芥、酱石花、炒三果等几样小菜。
二人围坐在窗前暖阳下,鸡粥细滑,小菜开胃。
陆昭与彭耽书皆是在中枢出入久的人,因此即便是在饭桌上,开口闭口也少不了谈及人事。
彭耽书夹了一箸冬芥,仍不忘自家事:“上回捐粮授官,官事未定,昨日分州诏书下,我大兄迁了北凉州别驾,今天到金城,后日晚上家父设宴,想请中书,中书来不来?”
州别驾虽可朝廷任命,但大多时候仍是州府征辟。
先前在陆昭与王济的运作下,已有令征辟不就三次这将永锢不录,如今各家任官,若无大是大非或鲜明的立场问题,只要合适,基本都会应下。
既没有了三辞三授这种故作姿态,也就减少了不必要的往来沟通与书信传送的时间,可以说因这一封诏令,整个行台的行政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于陆昭来讲,前期通过清望来捧顾家上位这一手段已经用过,但并不意味着她本人对于这种方式普及与世的认可。
引南人入朝用此法是眼下时节的不得已为之,但渐渐复兴的阿世之弊也要有所打压。
因此借着这一道政令,将官职的流通性提高,虽然为寒门提供了诸多渠道,但世家也更勉于任事,这对于世族执政长远来看,可谓所获甚多。
邓钧征辟彭通之子彭烨自然不需要通过中书,陆昭没出过这份任命诏书,闻言也是惊喜,毕竟邓钧已任北凉州刺史,愿意与南凉州的彭家有所合作,从大局来说也是好事。
听彭耽书忽假正经地叫起了自己的官称,着实颇有几分亲近的意味,陆昭遂笑答:“你家相请,我自然是要去的。
邓钧这次怎么下手这么快?”
彭耽书原本心情忐忑,毕竟是自己家先接了征辟,未曾与陆昭充分沟通。
平心而论也是自己爹爹对于南北凉州合并之心甚重,欲以兄长继承此位。
而眼下陆昭的兄长陆归领秦州刺史,也是要辟别驾,若以两家合作考量,兄长以此为任也更为合适一些。
因此,彭耽书得到陆昭这个答案后,心中反倒忐忑:“昭昭觉得这个别驾一职是否合适?”
陆昭亦有所察觉,遂以郑重姿态放下碗筷,而神容恬然道:“耽书莫要以此为意,州府征辟,朝法国纲,进取任事也是世家之子应有的姿态。
这几日寒门与世家隔阂渐深,无论是为门户计,亦或为西北稳定计,都是极为不利。
邓钧既出面征辟,便是有缓和为善之意。
地缘上讲,北凉州仍属你我两家之项背,实在不宜交恶。
行台之政上讲,中枢亦不希望方镇行之过远,你我也需对中枢加以羁縻。”
“不过这一次邓钧下手太快,连我也是始料未及。
你大兄乡闾表率,海内俊彦,是以令人渴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