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她心念一转想到了汉娜·鲍德。
爱莉卡称不上是她的粉丝——以前汉娜常常扮演那种性感、没大脑、所有男人都觉得可以轻易诱骗的女人,而爱莉卡就讨厌电影业者对这类角色情有独钟。
但如今情况已彻底改变,爱莉卡不禁对自己当时的无礼态度感到懊悔。
是她过于苛求了,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的美女总是太容易批判他人。
近年来,偶尔会在大片中出现的汉娜,眼中往往带有一丝忧郁,使得她扮演的角色更具深度,而那也许是真实情感的反射——爱莉卡又怎么知道呢?她经历过几段艰难时期,尤以过去这二十四小时为甚。
打从一早起,爱莉卡就坚持要带汉娜去见奥格斯,这肯定是一个孩子最需要母亲的时候。
可是当时还与他们保持联系的莎兰德却不同意。
她写道:还没有人知道消息是从哪儿泄漏的,母亲周遭的人也不能排除。
不受任何人信任的卫斯曼正是其中之一,他好像整天都待在屋里躲避守在外头的记者。
他们现在是进退维谷,爱莉卡不喜欢这种感觉。
她希望《千禧年》还是可以有尊严地深入报道这则新闻,不让杂志社或其他任何人受到伤害。
她深信布隆维斯特可以做到,看他此刻的模样就知道了,何况还有安德雷帮他。
爱莉卡对安德雷极有好感。
不久前,他到她和贝克曼位于索茨霍巴根的住处做客,晚餐席上他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听完后让她备感同情。
安德雷十一岁时,双亲在塞拉耶佛的一次炸弹爆炸中丧命。
在那之后,他来到斯德哥尔摩外面的坦斯达与姑妈同住,但她丝毫没有留意到他的智能倾向与心理创伤。
父母遇害时他并不在现场,但他的肢体反应就好像是仍然在为受到创伤后的压力所苦。
直到今日,他依然憎恶巨大声响与突如其来的举动,也讨厌在公共场所看到弃置的袋子,更痛恨暴力,而那种强烈恨意爱莉卡从未在其他人身上看见过。
小时候,他会躲进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奇幻文学中,读诗和传记,崇拜西尔维娅·普拉斯、博尔赫斯与托尔金[44],并苦心钻研有关计算机的一切知识。
他梦想着能以爱与人类悲剧为主题,写出令人肝肠寸断的小说。
他是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一心期盼凭借热情来治愈自己的伤痛,对外面的世界一点也不感兴趣。
然而,在他十八九岁的某天晚上,去了斯德哥尔摩大学媒体研究学院听布隆维斯特的演讲,人生便从此改变。
布隆维斯特的慷慨激昂鼓舞他挺身而出,见证一个充斥着不公不义、不容异己与底层腐败等现象的世界。
于是他开始想象自己写的是批判社会的文章,而不再是赚人热泪的罗曼史。
不久之后,他出现在《千禧年》的门口,问他们有没有事情可以让他做,冲咖啡、校稿、跑腿都行。
爱莉卡一开始就看出他眼中燃着火,便派给他一些较不重要的编辑工作,诸如公告、搜集资料和简单的人物侧写。
但最主要还是叫他多看书,他也确实很用功,就和做所有事情一样认真。
除了研读政治科学、大众传播、金融财务与国际冲突等书籍,他也接《千禧年》的一些临时工作。
他期许自己能成为举足轻重的调查记者,就像布隆维斯特。
但和绝大多数调查记者不同的是,他不是个硬汉,个性依然浪漫。
布隆维斯特和爱莉卡都曾经努力为他解决情感问题。
他太坦率、太透明,总之就是人太好了,布隆维斯特经常这么说。
不过爱莉卡相信安德雷正慢慢褪去那种属于年轻人的脆弱性格。
她从他写的报道中看到了改变。
起初他野心勃勃地想伸出触角接触群众,导致他的文章风格显得拙劣,但如今已变得比较实事求是、简洁有力。
这回能得到机会帮布隆维斯特写鲍德的新闻,她知道他一定会全力以赴。
目前的计划是:重要的核心叙述由布隆维斯特执笔,安德雷则负责搜集资料以及撰写一些补充说明。
爱莉卡觉得他们俩是完美组合。
她把车停在贺钱斯街后走进办公室,果不其然便看见布隆维斯特和安德雷坐在里头,全神贯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