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长江书屋】地址:https://www.cjshuwu.com
然而,谢家染娘素来便是体贴乖巧得很,吧嗒着小嘴便又睡过去了。
谢琰这才松了口气,压低声音道:“抱着她也累,将她放在床榻里头,让她安心睡罢。
如此,咱们也好说话。”
于是,夜半时分直至黎明,两人始终依偎在一起轻言轻语。
从花前月下,一直说到铁马金戈。
窗外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他们却依旧没有任何睡意,也不提挽留的言语,只是彼此相望的时候,交换着绵绵的情意与不舍之色。
“阿玉,我走了。”
谢琰起身,从袖中取出个圆润的玉扣,上头雕着一只神气活现的雏鹰,“没有时间再仔细打磨,想想还是留给染娘贴身带着罢。
待我归家之后,再将这玉扣好生琢磨一番。”
“……我会打个络子,让她戴在身上……三郎,此去千万小心些,平安归来。”
“我省得,你放心。”
☆、第一百三十六章再战漠北
时至九月深秋,刚开始时接连取得胜利的大唐雄师却始终止步于高句丽安市城(海城)之前。
由于守城军的顽强抵抗,围攻此城两个余月的大唐将士并未取得预期的战果。
攻城之战本便艰难,久克不下士气更是迅速低落。
更何况深秋之后辽东气候日益寒冷,来自更温暖的河北道、河东道等地区的大唐兵马十分不适应。
数万大军不可能在冬季酷寒的辽东过冬,白白耗费粮草与性命。
故而,天子无奈之下,只得暂时班师回朝。
此次征战,显然并未达到圣人的理想目标。
虽说攻占了十城,俘虏七万余户,斩杀四万首级,只付出了数千兵士阵亡的代价,但这一战在年轻时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天子眼中,仍是不值一提的污点。
更别提战马损失惨重,粮草亦消耗一空,短时间内必定难以再度东征——高句丽不过疥藓之疾,自是不值得如前朝炀帝东征那般付出举国之力为代价。
既然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朝廷便更易了对待高句丽的谋略,决定以偏师袭扰农时,致使高句丽日渐粮荒而内乱,自行瓦解。
也许不过几年,也许不过数年,不费多少兵卒,便能将此国灭去——经此一役后,令其俯首称臣已经并非大唐所愿了。
何况高句丽如今占据的辽东,本便该是汉人的土地。
至于鲜卑山侧近,鲜卑人恐怕更有资格在哪一处生活——当然,鲜卑族都已经是大唐人,这些也合该是属于大唐的疆域。
东征高句丽结束之后,因并不算大胜,朝廷内外并无多少喜悦之气。
不甘失败的多弥可汗听闻草原上流传的唐军东征不利的消息,认为良机已然到来,遂再度征召铁勒骑士,南下入侵夏州。
圣人登时大怒,立即命时任礼部尚书的江夏王李道宗镇守朔州,右卫大将军代州都督薛万彻与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镇守胜州,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将军薛孤吴镇守灵州,执失思力带领灵州与胜州的突厥降部,与其他兵马呼应。
拢共算起来,竟召集了二十二州府兵,与大部分突厥降部骑士。
薛延陀人气势汹汹地南下穿过阴山,在渡黄河的时候却听闻斥候来报,唐军总共征召了二十二州府兵与突厥降部骑士,计数十万大军,正虎视眈眈地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多弥可汗犹豫了几日,又听得执失思力的突厥骑兵北上的消息,遂立即连退三百里,在漠北南部草原上扎营。
此时已然入冬了,薛延陀人与唐军隔着黄河阴山对峙,谁都并未轻举妄动。
冬季并不是适合征战的时节,天寒地冻,兵马极易冻伤或困在突如其来的风雪当中,粮草运输更是十分艰难。
然而,无论是多弥可汗或是在夏州边境结营的执失思力都没有拔营而归的意思。
周围的唐军也依旧按兵不动,直至持续到贞观二十四年的元日来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